close

昨天(2009.01.30)到國家音樂廳欣賞《馬友友新年音樂會》(Yo-Yo Ma Cello Recital for Chinese New Year)。

馬友友先生(維基百科資料)該是臺灣之光(雖然他出生於法國,七歲舉家遷往美國,但因華人身份, 所以臺灣人對他有份親切感,我們就往臉上貼金,送他個臺灣之光吧!),是舉世聞名的大提琴家。昨天這場演出,也是兩廳院2009年第一場「大咖」「A咖」的演出﹐,也完全是馬友友個人表演。偌大的舞臺,衹放了一張椅子,約兩個小時的音樂會,都是馬友友一人獨奏,蠻特別的(我個人沒聽過這樣的演奏會)。

大概很難用文字表達音樂會演出,而且我不懂古典音樂,也不了解大提琴(這該要問學生唐或王),所以無法去評斷馬友友的指法、弓法,或者對音樂的詮釋如何如何,就是單純一個聆聽者,覺得那旋律如何?聲音如何?雖然整場衹有大提琴低沉的琴音,但不會覺得單調、枯燥,會感受到琴音悠揚,會沉醉於樂音之中,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好聽」。馬友友不愧是首屈一指的大提琴家,表演地十分精彩。

我的座位離舞臺很遠,看不清馬友友演奏時是否會閉起雙眼,但演出時,可看到他豐富的表情及陶醉其中的肢體動作。上次看大陸大提琴家王健演出時,也是一樣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大提琴家的習慣。彷彿懷中提琴是自己鍾愛的人,正與她繾綣,喃喃說著情話。看著演出者隨音樂流轉而呈現各樣肢體語言,也蠻有趣的。

雖然全場是一人獨奏,但每演出一首,馬友友還是會退場再出場(如果是樂團演出,就是指揮退場),不知這是不是音樂會的慣例?節目單上,上半場應有四首曲目,但演奏兩首後就中場休息。因為對曲目不熟,也不知道實際演出的是那兩首?下半場一開始的曲目,我相信是趙季平先生的「草原之夏」,因為旋律有濃濃的中國風或者東方味。聽大提琴演奏這樣感受的音樂,很特別。這也是全場演出中,自己最被音樂打動的一段,我相信這是因為文化的關係。昨天第一首安可曲,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曲子,但感覺上也是東方味較濃的。

昨晚的演出有幾件事,有趣、特別或者可以提一下。首先是準時。七點三十分就暗燈,開始說那些例行的話,準備演出。觀賞過好多場音樂會、演唱會、舞臺劇,昨天演出最準時。其次許多女生都是盛裝出席,我想是對世界級大師的尊重。還有第一次看到舞臺後方有攝影機(或者是第一次如此明顯讓人看到)。因為全場僅有一人, 所以那畫面就會是由馬友友的後方左側照過來,這樣的角度大概是為了讓畫面有些變化吧!最後就是節目單很貴,一本要200元(它還有很多廣告!)。所好的是,裡頭有曲目說明介紹,對我這種門外漢有幫助。

昨晚馬英九總統(維基百科資料)伉儷,劉兆玄院長(維基百科資料)伉儷都有與會,因此入場時有安全檢查。不過我沒有在散場時,等著跟總統握手。上次與總統夫人一同看表演時,夫人中場休息時留在位子上,昨天中場總統和院長就到了入口處交頭接耳。我想國事如麻,即使偷閒來看表演,也沒辦法完全放下吧!

昨天有好多小朋友來看表演。看到一對夫妻帶約小學三四年級的一雙女兒來看。好羨慕她們,這麼小年紀,就可以欣賞世界一流的演出。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