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9.01.12)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李國鼎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紫禁城、紙與地圖-譚盾的多媒體視聽盛宴》。

會來欣賞這場表演,原因之一是因為「譚盾」(維基百科資料),我想許多人跟我一樣,是經由電影「臥虎藏龍」(維基百科資料)。譚盾因本片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原聲音樂獎。這是說,我不是因為什麼音樂修養、程度而來,純是附庸風雅,慕名而來。而昨晚的表演,今天的媒體也有報導。如中國時報的《譚盾指揮 以樂會友》、聯合報的《指揮自作曲目 譚盾拆解自如》。

昨晚的第一首曲目:「紫禁城」,出自譚盾先生的作品:「馬可孛羅」,雖然也不錯,但比起另兩首,就顯得較無特色。第二首曲子是「紙樂」。譚盾先生利用紙發出許多音響產生音樂。有扇子、有 傘,有紙管、紙箱,有形似拂塵、撢子的,有紙鑼,甚至演奏者翻動樂譜都能成為音樂的一部份,一張紙的開合也是。舞臺上三條垂下的紙幅,打擊樂者以鼓鎚敲擊,有很特殊、有趣的效果。林懷民(維基百科資料)作「行草」,尋找適當的紙質,以求墨跡流下的效果。不知譚盾先生是否也為「紙樂」尋找適當的紙,不然那些紙怎能承受演奏者如此用力的敲打及拉扯?但無論如何,用紙發出的聲響作成音樂,實在是有趣、大膽又創新的作法。

第三首曲子是「地圖」,這裡有多媒體,演奏同時,舞臺後方有畫面。上次欣賞NSO萬聖派對《魔幻傳奇》時,也有類似的演出。但那次我覺得喧賓奪主,目光注意力都被影片拉走,但昨天不會。一方面是因為,畫面並不是一直出現,其次畫面都是在演奏或演唱,而其中樂聲是與現場臺上的演奏相呼應的。一如譚盾先生所說,透過科技,把不同時空的人、聲連結在一起。如此交錯,也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新奇的感受。

讓我來欣賞這場表演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是李國鼎(維基百科資料) 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李國鼎先生是臺灣重要的經濟推手,現在能有臺積電、 聯電等高科技產業,也都要歸功李國鼎先生。今天聯合報上有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維基百科資料)先生的投書:「懷念李國鼎先生」。 是的,哲人已遠,典型在夙昔,聽這場音樂會,也有緬懷前人的意味。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