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完「四川地震報導的錯誤」(無名Yahoo痞客邦)後,又在聯合新聞網看到「新聞辭典」:地震規模


前述新聞辭典證實我在「四川地震報導的錯誤」(無名Yahoo痞客邦)所說:芮氏地震規模6.2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也就是說維基百科所說規模5等於廣島原子彈的說法有誤。不過我不是地震專家,期待有專家可以去維基百科改寫,以免傳遞錯誤訊息。


聯合新聞網很用心地畫了圖表,文字說明裡,很正確地表明:「每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數值」,也用圖形及說明解釋了斷層如何產生地震,也標示震源與震央的位置及意義,並清楚說明:「震央在地表,震源在地表下」。我說這個圖表,會有助朋友了解地震一些重要名詞。


新聞辭典圖示中,還說明地震波分為P波、S波及表面波。這個部份國中是不教的,要到高中才會說明。圖示也清楚說明:P波像縱波,速度較快,S波像橫波,速度較慢。到了高中,可以利用P波、S波到達的時間差,計算觀測點的震央距(離震央有多遠);圖示也說明表面波的運動方向,但沒有說明表面波也有兩種。不過簡單的文字及圖形,內容是蠻豐富的,可以讓我們對地震有更多的了解。


不過新聞辭典用心做了一個麥卡利震級(維基百科)與芮氏規模(維基百科)的對照圖,卻是錯的。不是規模有多大,震度就會有多大,如圖上顯示規模7.3時,麥卡利震級就會有十級,這觀念是錯誤的。因為震度會隨地點遠近而不同,原則上離震央愈遠,震度愈小。像這次四川地震規模有7.8,蠻大的,但全臺的震度僅有1級(當然這是臺灣的震度級,不是麥卡利震級,但震度不大是相同的) 。所以不是某一個規模就會有某一種震度,這是和距離有關的。而同一個地震,在距離震央相同的地方,例如震央距都是100公里,震度也不一定相同,因為中間的地質構造不一樣,會有不同影響,所以地震後繪製的等震帶圖不是同心圓。因此雖然新聞辭典用心地繪製對照圖,但這個觀念是錯的。


新聞辭典所犯的錯,也是國中地球科學有教也常考的。所以同學啊!好好看清楚,把觀念弄清楚吧!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