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08.04.19)到臺北巨蛋看「江蕙初登場」演唱會。這是合作金庫冠名贊助的演出。這是江蕙出道27年首次演唱會,前天是第一場,賣座奇佳,昨天各大報也都有相關報導。我參與的是第二場,也是滿座。台語歌后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昨天報紙都報導張菲(維基百科介紹)到場欣賞,張菲並盛讚江蕙(維基百科的簡介)是台灣的席琳狄翁(維基百科介紹)。今天開場時,江蕙介紹陳美鳳、光良、洪一鋒以及台北市長郝龍斌(維基百科介紹)都到場聆聽。而聽眾也有極熱情的反應。舞台前方有人拿著會發光、寫著「江蕙」的牌子,而螢光棒更不在話下。節目進行中掌聲不斷、歡呼聲不斷,整場氣氛是熱鬧而溫暖的。


昨天的舞台設計很簡潔。兩個大小圓圈是伴奏的位置,中間有個扶搖而上的樓梯,色調是純白色。背景是螢幕,隨著節目進行,出現配合的畫面。最近看的演唱會似乎都是這樣,背後放螢幕,放映對應的影像。當然也會有燈光變化,來增添舞台效果。比較特別的是,除了舞台兩側有螢幕,讓遠方觀眾可以看清舞台表演者外,主辦單位還在場中靠近後方舞台處,又放一個大螢幕,讓我們這些坐在三樓的觀眾,可以有個更近、更大的螢幕可以看,真是貼心的設計。不過這個額外的大螢幕,衹呈現舞台景象,不像前面的螢幕會有字幕(顯示歌詞)。演唱會上螢幕顯示歌詞,似乎也是慣例。不過如果在開唱前,能顯示歌名、作詞作曲者會更好。


舞台背景的螢幕當天也發揮拉近演唱者及觀眾的功能。當江蕙要演唱「傷心酒店」,她請聽眾一起合唱,說後面有像卡拉OK那樣的字幕,紅字請女生唱,藍字請男生唱,綠字是男女合唱。我本來以為是舞台兩側螢幕顯示,結果是舞台背景的螢幕擔綱。嗯……螢幕大很多,字也非常大,大家看得很清楚,唱得很高興。這種演出者和聽眾的互動,很新鮮、很有趣、很有意思。


江蕙的歌曲,大部份是情歌,而且都是苦戀、失戀。不是情歌的,也多是離鄉背景等等,簡單地說,多是悲歌,大概衹有「山頂的黑狗兄」例外。這些歌曲由江蕙由詮釋,真地十分動人,那種唱到心坎裡,幫你把感情都唱出來的感覺,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江蕙會是台語天后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江蕙的歌曲也和以往的台語不太相同,所以她也開展了台語歌的天地。



雖然江蕙是台語歌后,不過演唱會上她仍演唱了兩首國語歌,一首日文歌,可惜我不常聽歌,所以都不知道歌名。看昨天的報導,國語歌有一首可能是張學友的「情網」,而日文歌是「SUKIYAKI」(壽喜燒),但我不確定前天和昨天的曲目是否相同。其實看江蕙出道史,她出過日文專輯,衹是以前我沒有聽過她唱國語歌及日文歌。嗯……以前沒聽過,但昨天的表演還是很棒。


表演中有一段,由四位女生、四位男生作合音,沒有什麼背景音樂,純由人聲製造效果(還有彈指聲)。我覺得聲音好好聽,旋律音調起伏,比樂器聲更能深入人心。那感覺很單純、很清新,也更顯出演唱者的功力。


昨天江蕙表演吉它唱「家後」。這首歌,當初聽到就很有感觸,時至今日,感慨更深。我在本文後面放上YouTube上的影片:「江蕙 家後 MTV」,讓來此的朋友欣賞,也算是給自己的「紀念」。


江蕙唱完「家後」,「家後」詞曲作者鄭進一上場,他插科打諢地講了些笑話,還有改編版「家後」(他說是原版),之後就是舞台螢幕顯示江蕙簡略出道史,最後文字寫著:「只是我不再為過日子而唱,今晚我為自己唱、為歌迷唱,為辛苦一輩子卻無緣聽到一萬人為我鼓掌的阿爸阿媽唱…」這種感慨,在江蕙演唱會時表露無遺。江蕙九歲出道,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今天的地位。在巨蛋的演唱會場場座無虛席,這種奮鬥成功的例子,該是能激勵人心的。我是覺得,不必跟小學生講什麼蔣公看魚上游而立志,或者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寫寫江蕙的生平,就是很好的正面激勵,而且更真實、更貼近人生。


昨天江蕙開場後不久,服裝是銀色迷你裙,配上長筒銀色馬靴,接著桃紅色小洋裝,我覺得視覺效果很好。在三樓遠遠看著舞台,第一次很想坐到前排,看清楚舞台上的一切。衹是前面的票價太貴了。這是演唱會是「初登場」,不知道會不會有二登場、三登場。如果有下一場演唱會,希望到時自己更富有些,能買前排的位置欣賞。


朋友,來看「家後」吧!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