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8.03.01)到臺北小巨蛋欣賞秦豫、秦齊的「天使與狼演唱會」。看完到家已經晚上十一點五十五分,所以今天才能寫網誌。昨天的演唱會,今天報紙多有報導,請看中國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非蘋果日報會員,無法閱讀歷史資料)。


廣告上說,如果你錯過二十年前那場演唱會,那麼不可再錯過這一場。二十年前?不知道二十年前是何時表演的。如果是下半年,那時我在澎湖當兵,剛下部隊沒多久。好快,轉眼二十年了。當年的學生現在也已35歲。二十年前的演唱會,我沒看,很高興二十年後,能參與這場表演。我想再二十年後,大概也不可能會有另一場「天使與狼」。


昨晚的演唱會延遲開場。所以在燈光初變,但未真正暗下時,觀眾數次的掌聲,該是催促開場,而非給表演者鼓勵。還好觀眾也衹用掌聲表達情緒,沒人口出惡言甚或惡行。不過整場表演時間也很長,我沒注意時間,但結束時應已超過十點半,以前看表演,好像沒到這麼晚的。


今天舞台,中央有個三層套疊的螢幕,兩側是數個直立的燈光。燈光會隨表演變化,螢幕會配合歌曲放映不同的畫面。最中間的螢幕,常用來表現歌者的神情,是兩側大螢幕外,另一個較小的「大螢幕」,造福我們這些後排的觀眾,得以看清舞臺上光景。臺前還有六根直立風管配合表演,會噴出火焰、乾冰製成的煙霧、像仙女棒的火花,最後還噴出彩帶。整個舞臺燈光設計變幻,雖不能說華麗炫目,精彩絕倫,自己覺得仍十分用心舖陳,也很搭配曲目。不過有個小小的缺失,有幾次舞台燈光直射我的座位,不僅刺眼,而且觀眾根本看不清歌者,一定要借重大螢幕,這讓人感受不佳。另外還有個小問題,有一小段伴奏的聲音太大,反而聽不到歌者的聲音,這也不好。


有觀眾帶望遠鏡(小巨蛋三樓真地離舞臺好遠),不過我是認為舞臺兩側的大螢幕,足以看清臺上的表演者了,不需要望遠鏡。何況望遠鏡視野較小,不一定比看大螢幕好。還有些觀眾帶螢光棒或者其它會發光的道具。嗯……雖然伴著歌曲隨之搖曳,有臺上臺下同心的感受,不過我個人是以為,這不是熱門搖滾演唱,應可不必。當然啦,因為齊秦的表演特質,或許這也是蠻搭調的。


演唱會結束,送三位恰巧同場,但並不同行的朋友回家。其中一位朋友說,秦齊的聲音變了,不似年輕時,變得較厚。我耳拙,聽不出來。不過昨天齊秦演唱一首臺語歌:「港都夜雨」。齊秦用嘶吼狂放,搖滾樂的方式演唱,不似臺語歌慣用的哀怨,如泣如訴的聲調,這種不同的感受,也不錯。


其實齊豫、齊秦兩位,我比較偏好齊豫。當初一首「橄欖樹」,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當然,齊秦也不錯啦!一首「大約在冬季」也是耳熟能詳。不過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齊豫,她高亢清亮的聲音,實在迷人。這幾年(齊豫說2003年後),她投身宗教音樂,出了幾張佛歌CD,我都有買。本來我想,今天這場合,她或許不會唱佛歌,但很高興她唱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蓮花處處開」,我很喜歡。秦豫的佛歌,保持她一貫乾淨空靈的聲音,也在這幾年,給我心靈上很大的慰藉,所以我很高興她昨晚有演唱其中兩首(雖然我最喜歡的,其實是「大吉祥天女咒」)


昨晚的安可曲,是姊弟倆同時分唱「狼」與「橄欖樹」。雖然這是蠻特別的型式,兩人也把兩首歌融合得很好,也演示了不一樣的味道。不過我自己是很想單獨聽齊豫再唱一次「橄欖樹」。這是年輕時不可磨滅的記憶。


聽演唱會,是耳的饗宴。在優美的歌聲中,沉靜自己心靈,愉悅自己心情。不過對我這樣的五年級生而言,「天使與狼」的意義不僅於此。齊豫與齊秦都不是現在的一線歌者,對我們而言,兩位代表著過去的美好時光。年紀大了,老歌、老朋友,舊時回憶,都變成生活裡增添興味的重要元素。聽「天使與狼」,讓我們的記憶拉回過去,重溫舊夢,重拾過去的溫馨與歡樂。有些人帶小朋友來聽,小朋友們是不會了解我們這些老人家的感受的。


演唱會結束,巧遇一位朋友,雖然衹有「嗨!」「再見!」,但我仍很高興能遇見這位朋友,感謝老天爺賜與的緣份。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