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學校舉行本學年第二次段考。考完第二天所有成績出爐,第三天,昨天(2008.12.05)我發下成績單。

我跟學生說,評斷成績好壞,要看從那個角度出發。歷史老師說,我們班的平均分數全校排第7,以17個班來看,不算太差,還在前面一半,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是歷史老師教的四個班中,成績最差的,那麼這樣可以算好嗎?我們班第一名,7科僅扣20分,不錯吧!但這樣的分數,在14班衹能排第三名。我們班第一名,在別班是第三名,這樣的成績算好嗎?這次國文考試很難,好幾個班沒有90分的,80分的也衹有3個左右,我們班有3個90分以上,4個80分以上,應該很不錯吧!但一講到平均,我們班又不行了!

在常態編班情況下,聽說頭尾班級很容易出現M型化現象(我的班是尾巴班),就是成績呈現兩極。至今我沒有強烈感受我們班有此現象,但仔細看看,似乎又有點樣子。全校581人,第一次段考校排前20%(116名之內),我們班有8個,其中3人在前50名(另有一人51名),但後20%(466名以後)也有5人,而且都在480名以後,其中3人還是540名之後(也就是全校倒數50名以內)。如果算400名以後,則高達14人,我們班才34人啊!這已幾乎是一半了!400名以後,約是後30%(PR30)啊!如果再分細一點,前20%(1~116名)有8人,再來117~232名有5人,233~349名有5人,350~465名有11人,最後466~581名有5人,這樣的分布算不算M型呢?

我不僅是因為國中要升學,而這麼仔細看學生的分數。一則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成績分數佔了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成績不好,學生很容易要尋求另一方面的成就感及滿足,那麼就容易有別的事端發生。另一方面,這是態度問題。我跟學生說未來12年內,他們生活裡的唯一責任就是「讀書」,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是好好唸書,不是說一定要成績多好,而是無論成績好壞,都會認真地去讀去唸,這是對自己負責任,這是態度問題。我們班的孩子有讓我感到,無論成績好壞,都有盡力去把書讀好嗎?坦白說,並沒有。

這次段考,國文、生物偏難,很多人都考不好。班長王生物竟然衹考了70幾分,虧得他還能拿到銀蘭(平均90分以上)。但出題老師說,很多題目都出自課本,衹不過需要靈活運用,融會貫通。由此可見,我們的孩子讀書方法太死。這當然可能是受過去僵化的考題所害,也會是因為乏人指導。甚至可以指責整個教育體制的死板。但無論如何,目前不夠靈活是事實,那我們就該思考如何改進。

雖然國中因為知識基礎不夠,所以很多事都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我們仍該在可能範圍內,弄清楚「為什麼?」。了解所學知識的前因後果,不僅更能幫助自己記憶,也可幫助自己靈活運用。這種學習態度在理科上尤其重要。雖然課本是一章一章教的,但學習時,要常常回顧過去學過的內容,把前後學習的內容聯貫起來。唸地理,要配合地圖。歷史、公民要有自己的整理方法。把課本的知識變成系統化知識。市面上有許多教人整理觀念的書籍,可以買來看看。試著自己做些對照、整理。學到國文修辭法,自己找些例子做補充。學到戊戌變法,把幾個相關的變法拿出來整理,前因後果、做法、成敗原因、影響等等。這一段最前面,提到的問「為什麼?」,其實就是「思考」的意思。讀任何一科,都不能衹靠死記(理科當然更不行),要多思考、多想想。

學校還沒有做分數更正,所以還不知道校排情況,我也還沒去看本班各科平均在學校排名如何。但無論結果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論成績好壞,都要好好去唸,都要期待並鼓勵自己更好一點。這是為自己負責,這是態度問題。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