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9.09.16)我才剛寫篇網誌談「Facebook」(無名小站、Yahoo、痞客邦),今天就在聯合新聞網看到幾個報導,可以接續昨天的話題。
首先是「台灣瘋Facebook 成長世界第一」,報導裡說:「社群網站Facebook剛宣布全球使用人數突破3億,在台灣更有爆炸性成長,7月中旬才70萬人,過了2個月,使用人數已經飆到280萬人,足足增加了三倍。」「根據CheckFacebook的數據顯示,台灣使用的人數雖然只佔全球使用人數的1.04%,不過,26.69%的成長速度卻是世界第一,過去7天,台灣使用Facebook的人數暴增了60多萬。」。證諸我在Facebook的朋友,幾乎都是我年輕的學生,可以證明Facebook在臺灣真地是潛力無窮。一如報導所說:「網友忙交友、忙上開心農場養雞偷菜、忙著做心理測驗」,整個感覺就是欣欣向榮的感覺。我有興趣的是,不知道這樣的發展趨勢,對臺灣現在幾個主要的部落格提供者,如:無名小站、Yahoo、痞客邦會有什麼影響?會增加網站的社群功能?或是也增添一些小遊戲?
說到社群功能,這真地是Facebook的強項。今天身旁的同事說,她先生最近申請了Facebook帳號,結果跳出來好多以前公司的同事,她先生覺得很神奇。其實這也算Facebook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會利用校友、社團、朋友的朋友等等關係,幫自己建立、聯繫人際網絡(當然,前提是必須填寫真實正確的資料)。當然這麼強的功能會引發隱私權的疑慮,但我個人不這麼想。一則Facebook已有設計保護隱私權,如可以自己設定是否向朋友披露自己的動向,其次如果想在網路上交朋友,就不可能完全隱藏自己,我們不可能對朋友完全保留隱私。
而另一篇報導和我昨天提到:我能利用Facebook做什麼有關:「Facebook-史丹佛校方也瘋狂」。當然,我不是「學校當局」,我不需要也不可能如報導裡說的:「開創了線上的「開放辦公室時間」(Open Office hour)」,但報導裡談到:「史丹佛大學事實上從多年前就開始致力於推廣新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這個距離加州矽谷不遠的大學是第一個將課程內容放上iTune供人下載的大學,也是第一個將課程內容放上youtube讓人免費觀看的學校。」這個動作我是否可以也做呢?我現在有在K12數位學園開課,把上課投影片放上去,但那是靜態的,沒有老師的身影及聲音。現在學校在推動,利用軟體把老師使用PowerPoint的講課,錄成影片放在網路上,如果做成了,那是否除了放在學校網站,我們也「應該」放在YouTube上向全世界分享?或者利用方便的裝置(如電子書閱讀器)使學生能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學習?
史丹佛大學在Facebook也有帳號(史丹佛大學的Facebook帳號),上面有4萬多個粉絲。史丹佛大學透過Facebook向外傳達訊息,聯繫校友等等。那麼我是否也可以透過Facebook或者部落格,與自己的學生有更緊密的互動?我知道理論上當然可以,但實際上要如何做呢?我還真一點概念也沒有。我現在有給學生E-mail、MSN及Yahoo即時通帳號,不過那原始目的是讓學生可以隨時問問題的,而不在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增進感情(當然有使用,互動自然會增加)。如何站在老師的立場,善用Facebook的社群功能,是我可以好好思索的地方,也期待各方先進提供意見。
在「Facebook-史丹佛校方也瘋狂」這篇報導裡,提到『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王淳民為教育系大一的必修課「學習科技概論」安排了校內學生和美國喬治亞大學學生結為學伴。他以分組的方式,以兩名新竹教育大學學生搭配一名喬治亞大學學生,共分為40組在Facebook上展開了跨國的網路學習課程。』這讓我想到學校正在進行的「亞洲對話」。我原本就對這個活動有興趣,但一直沒有參與。看到這篇報導,我在想我是否該盡力去爭取加入計劃,然後利用Facebook與其它國家學生展開對話。
前述報導裡,有一點我不太明白史丹佛大學是怎麼做的。報導裡說:「Facebook在校園還可以應用在危急情況。史丹佛大學已經將這類的網路社交工具納入正式的緊急應變系統。」我不知道如何將「網路社交工具納入正式的緊急應變系統」,如果知道,我相信臺灣也可以樣做。
Facebook在臺灣愈來愈受歡迎、重視。這麼一個好用的網路社交工具一定可以在某些地方幫助自己。這部份我真地要好好想想,也期待有高明的朋友,可以給我指點。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