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是何時申請「Facebook」的帳號,應該是有段時間了!但直到最近才算開始真正使用。也在玩「Facebook」上的小遊戲,如:「開心農場」、「Restaurant City」。我知道「Facebook」在美國很紅,應該像是我們這裡的無名小站(或痞客邦)。「Facebook」強調的社交網路,在「Facebook」上,我們很容易找到「親朋好友」,例如:校友、同社團等等。所以有人說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失散多年的朋友。但我的感覺是:自己的性格仍然左右了在社群網站上的發展。

目前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幾乎都是自己的學生。有一票是當初的同班同學,還有一些當是利用資料找到我的(「Facebook」上有找朋友機制,可以利用E-mail、關係等找到可能認識的人)。還有些是原本在MSN或其它方式有聯絡的朋友,知道有「Facebook」帳號而加入的。但是我不太會再去主動找人加入朋友。「Facebook」上告訴我,誰誰誰和我有共同的朋友某某某,我仍不敢點下去,把那人加為朋友。也就是在這個開放的社群網路裡,我還是很被動、閉鎖的。

但有些人就跟我不一樣。有某位把我加為朋友的網友,顯然是利用「Facebook」做行銷。他的留言都跟他要推展的工作有關,也不斷地發邀請,請網路上的朋友參加公司活動。這有沒有效果我不知道,但至少表示當事人很積極,這我比不上。而我在「Facebook」上另一些朋友,是對方要加我為朋友的。我雖然不會主動出擊,但是「來者不拒」。想把我加為朋友的,縱然我不認識,也都會同意。(所以那位努力行銷的朋友才能把我加為朋友)。有這樣的個性,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吧!像我這樣,就真地很「宅」,在網路上泡再久,也不會多認識什麼人。

當然,我個人也不明白,這樣在網路上認識的人,倒底能不能算朋友。除了自己的學生,我跟Facebook」上的朋友幾乎沒有任何互動。雖然「Facebook」上的小遊戲,很重視社群關係,會請你送禮物給朋友啦!邀朋友做鄰居或共同參與遊戲。但即使是這樣,這些網路上認識的人,可以算「朋友」嗎?或者這種朋友,也衹限在網路上「高來高去」,不用去想什麼「患難相助」「疾病相扶持」?如果如此,那麼有一堆網友,有什麼意義?

當然以上感嘆的一個可能原因,是自己沒有善用「Facebook」這個社群網路。例如我現在衹在上面發表一篇網誌文章,及放上一個照片集(而且還限制高中友人才能看)。我想如果「Facebook」能在美國那麼紅,一定有它的功能及作用。而我現在沒有特別感受,或許是因為自己不會好好運用。  

Facebook」在美國很紅,我本以為在臺灣沒那麼紅。但我有那麼多年輕的學生都有「Facebook」帳號,那麼顯然它比我想像要紅多了。我現在也利用「Facebook」幫助自己獲得資訊。例如許多藝文團體都有「Facebook」,如:「雲門舞集」、「屏風表演班」,他們會在上面公告一些活動,或者與觀眾互動。也有新聞性的,如:「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可以獲得最新消息,編輯還會寫些感想之類的話。而電腦玩物」、、「Nature」可以提供我知識性的內容。也就是「Facebook」透過社群網路,還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性。或許我也可以想一想,我能利用「Facebook」做什麼?

現在的我,每天都會上「Facebook」,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遊戲,要去開心農場照顧我的作物。其次就是看看學生的動態,還有那些新聞等等的內容。這段時間的使用經驗還算愉快。來我網誌的朋友,如果您也有「Facebook」帳號,歡迎也把我加為朋友,這是我的Facebook網址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