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9.11.14)到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 )欣賞音樂劇《媽媽咪呀!》(Mamma Mia!,維基百科資料)。
在西方,是先有音樂劇才有電影,但我卻是先看過電影(請見網誌,無名小站、Yahoo、痞客邦),再來看原本的音樂劇。在那篇網誌上,我寫道:「《媽媽咪呀!》(MAMMA MIA!)的音樂劇去年(2007年)有來台表演,但我沒有去看(不知道消息)。我想下次他們再來臺灣時,我會去看的,再一次回味青春少年時。」是!今年我去看了,感覺還不錯。
因為音樂劇脫胎於ABBA(維基百科資料)暢銷經典,所以重點自然是ABBA合唱團的歌,依節目單全場共演唱了23首曲子,包括耳熟能詳的「DANCING QUEEN 舞后」、「MAMMA MIA 媽媽咪呀」、「MONEY, MONEY, MONEY 金錢至上」、「SOS 愛的呼救」等等……。我不敢評論演出者的歌唱,但聽起來很舒服,很好聽。有些地方也能感受到演唱者一定的技巧。而就音樂劇的眼光看,演員的服裝也不錯,很能搭配當時演出的情境。沒有太炫麗的燈光,但適時的打光及顏色變換,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舞臺佈置很簡單,就兩塊正反面佈置成酒館及港邊的牆面,藉著正反交換、不同角度組合,再偶爾搭上床、攤子、樹貫穿全場。而一些合唱時的群舞也編得很好,很可以帶動氣氛。整場音樂劇就是歡樂,令人愉快。
昨天主辦單位,很貼心地在舞臺兩旁的大螢幕上,打上所有歌曲的歌詞及演員對白的中文譯文,這對英文不好的我,蠻有幫助。當然也有點干擾,因為看字幕時,眼光就不在舞臺上。沒辦法,誰叫自己的英文不好!
全劇結束時,螢幕上顯示請觀眾起立與臺上同樂,但不知是大家沒看見,還是昨天的觀眾比較害羞,第一首「MAMMA MIA 媽媽咪呀」沒有人起來一同搖擺,但第二首「DANCING QUEEN 舞后」時才有人站起來,不過也沒有很多。然後飾演母親蘇珊的Donna用中文說「晚安」「大家好」」「要再聽一首歌嗎?」,然後就演唱最後一首後,結束全部演出,我也結束一個放鬆自己的夜晚。
同事在Facebook上留言,說:「我那時是去英國看的,台灣場看到是小巨蛋就不想去了..」,我問是否是場地的關係。他說是的,因為除非買很貴的位置,否則就要從頭到尾用望遠鏡。他認為因為座位多,很多主辦單位都到那裡撈錢。報導上說,《媽媽咪呀!》(Mamma Mia!)是版本最多的音樂劇,不知道同事在英國看的,以及上次來臺的表演,和這一次有什麼不一樣?至於撈錢,等一下說。
Facebook上有位學生說,要看我的心得,看看是否如報載般叫好又叫座。「叫好」部份,我是覺得還不錯,有一定水準,歌好聽、舞好看,整體水準不錯,值得觀賞。至於「叫座」就沒有了。昨天舞臺兩側各有一區沒人坐,那可能是因為角度關係沒賣票,但舞臺正對面的位子,上方一半是空的,而對面的左右兩側也有不少空位,這大概是我看表演以來,賣座最不好的一場表演。我不知道這是因為《媽媽咪呀!》(Mamma Mia!)在臺灣的知名度不夠,還是因為票價太貴。寬宏藝術這次售票實在不便宜(即將表演的《火焰之舞》也是一樣,我好想去看踢踏舞,但票價讓我卻步)。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我想挑小巨蛋該就是因為座位多,可以多賣點票(同事說的撈錢),但票價實在不親民,我在想這是不是失策。太想賺錢反而賺不到錢。
電影與音樂劇的故事情節相同,當然電影多了很多可以表現的地方,但歌曲及故事情節都融合得很好,上次說了,這該歸功於該音樂劇的編導。ABBA合唱團是我年輕時的偶像團體,現在年紀大了,總是會懷舊,能再欣賞到這樣的表演,感覺很好,似乎兒時舊夢又回來了。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