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10.03.06)到國家音樂廳欣賞《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 LIVE)。

本節目也是「2010臺灣國際藝術節」( 2010 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重點節目。由喬治‧芬頓(George Fenton;英文維基百科資料)率領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NSO)臺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TPC)共同演出。還有一位主持人方力行先生。

昨天節目不同於一般音樂會,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中文維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與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中文維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共同製作的海洋生態與自然紀錄片《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te;誠品博客來)的影像配樂,由喬治‧芬頓先生作曲。因此昨晚舞臺正後方就是一個大螢幕,在演奏過程中播放《藍色星球》中的影像,主持人及指揮會在段落間向觀眾介紹影片內容與幕後拍攝過程。

《藍色星球》拍攝時間長達五年,足跡遍及全球七大洲,多達200個拍攝地點。自2001年於電視首播後,即成為探索頻道最高收視率的節目,並贏得無數國際大獎。喬治‧芬頓先生以配樂聞名,製作過《甘地》、《安娜與國王》、《夜訪吸血鬼》、《吹動大麥的風》、《危險關係》、《瘋狂喬治王》等電影配樂。《藍色星球》自2006年起發展出音樂會的演出形式, 讓觀眾在音樂廳中,一邊欣賞在巨大螢幕上播放的浩瀚壯闊影像,一邊聆聽交響樂團及合唱團的現場演出。 喬治‧芬頓先生生動鮮明的多層次音樂編寫,貼切且活潑地呈現海底生物的趣味與特質,為他再贏得一座艾美獎(中文維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

喬治‧芬頓先生的樂曲十分配合影像表現。無論是緩和、緊蹦、歡樂或肅殺,都恰如其份地表達影像的情緒。昨晚有個螃蟹的動作,配合樂器的「鑼鼓點」,展現高度的趣味性。幾個重要片段,如一群虎鯨(殺人鯨)捕殺灰鯨母子,最後小灰鯨喪生,灰鯨媽媽孤獨游開,在剪輯並配樂後,生動表現雙方搏鬥、掙扎、哀傷等情緒,讓人動容。

昨晚的節目,浩瀚驚奇、不可思議的畫面配上現場音樂的感動與渲染力,深富音樂、影像及教育意義,可說是娛樂性、教育性與環保意識兼具的音樂會演出。開演前就在想今晚大概不能喊「安可」,因為表演要配合影像(昨晚衹有最後一首曲子,主持人事先道過晚安的,沒有影像) 。果然昨晚沒有安可,但仍然看得很開心。這場節目也有原聲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聆聽。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