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10.07.18)到臺北市立美術館參觀《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Manet to Picasso - Masterpieces from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本來想約朋友一起欣賞,但物換星移,情況變得不予許,所以就一個人來。

費城美術館是美國第三大美術館,擁有近22萬5千件藝術史上代表性藏品,從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與雕塑、中國瓷器、建築裝置到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又以豐富的印象派及後印象派藏品,以及畢卡索及馬諦斯的收藏著稱。這次與北美館合作,來臺展出馬內、竇加、畢沙羅、莫內、雷諾瓦、塞尚、梵谷、高更、羅丹、馬諦斯、畢卡索、夏卡爾、莫迪里亞尼、米羅、杜象、歐姬芙等58件油畫與雕塑作品,堪稱重量級展出。

有這麼多名家,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各人畫風的不同。語音導覽中提到「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語音中大致提到,「野獸派」重色彩,「立體派」重造型。當然我現在不太會分辨。入場不久是莫內(Claude Monet,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的作品。日落的海景(Marine View with a Sunset)、艾達特的岩門(Manne-Porte, Etretat)、昂蒂布之晨(Morning of Antibes)應都是印象派畫法(是否無誤,請高人指正),色調都算明亮柔和。但日本橋下的睡蓮(Nympheas, Japanese Bridge,見下圖)在我看來已是抽象畫了,因為此時的莫內受白內障之苦,已經無法分辨顏色、光線,甚至形狀。本畫油彩十分濃烈,看了半天勉強看出日本橋,但看不到睡蓮。

昂蒂布之晨
莫內-昂蒂布之晨

日本橋下的睡蓮
莫內-日本橋下的睡蓮
以上兩幅圖畫皆取自「小慧的GT 印象派

眾多畫作裡有幾幅讓我特別注意。其中之一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的「勒岡小姐」(Portrait of Mademoiselle Legrand),這幅畫的主人翁是八歲小女孩愛德芬‧勒岡(Adelphine Legrand)。畫作是小女生,主題就討喜。整幅畫畫面明亮,女孩黑裙白衫很搶眼,還有藍色絲巾與一條金色墜練做裝飾;雙手交握,臉上帶有些許不確定的神色,配上藍紫色的透徹眼神,在在突顯出勒崗天真靦腆的稚童神情。整幅畫讓人看了就很喜歡。

勒岡小姐
雷諾瓦-勒岡小姐
本圖取自「http://www.artcyclopedia.com/masterscans/Renoir-Mademoiselle-Legrand-mid.html

另外一幅是盧奧(Georges Rouault,英文維基百科)的「馬戲團(瘋狂小丑)」(At the Circus ( The Mad Clown ))。這幅畫跟前面那幅「勒岡小姐」大異其趣。整個畫面幾乎都是黑色,一個飽受風霜的小丑前有個女孩,女孩頭上的紅花是全畫唯一的暖色系。整幅畫面深刻勾劃出中下階層的恐懼不安,對我而言十分搶眼。

還有幾幅畫給我較深印象,就暫且不表了。而展出的雕塑作品並不多,我最愛羅丹(Auguste Rodin,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永恆的春天」(Eternal Springtime)。馬諦斯(Henri Matisse)「坐在凳子上的裸女」(Seated Nude with Pedestal)也不錯。可惜美術館不讓拍照,否則在燈光投射下,銅雕凹凸起伏的肌理及其光影,拍起來一定很漂亮。

永恆的春天
羅丹-永恆的春天
本圖取自http://www.emuseumstore.com/fullsize/2436/152

昨天這場展覽看得很愉快,衹可惜沒能和朋友一起來。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