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08.26)參加臺北市野鳥學會白頭翁俱樂部到臺灣大學的賞鳥活動,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白頭翁的活動。這天上午本是學校備課研習,我用之前的加班請了補休,所以才能參加。事實上白頭翁俱樂部都是利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辦活動,因此我也衹能用寒暑假才能參加活動。
今天活動的夥伴一開始有介紹領隊及輔導員等,也大致說明活動內容。領隊告訴我們,臺大賞鳥有三寶: 「黑冠麻鷺」(臺大動物博物館資料) 、「鵲鴝」(臺大動物博物館資料)、「領角鴞」(臺大動物博物館資料),看看我們今天能不能找到。而有位老師在賞鳥之外,也介紹其它事物。她說臺大校門是「唭哩岸石」,也介紹火成岩、沉積岩等。這是我要教學的內容,所以我都知道。而介紹石英硬度時,她說錯了,石英的硬度不是比指甲高一度而已,不過我沒說話。然後我們先進傅園。那位老師介紹了水茄冬(穗花棋盤)及其它傅園相關事物。
上次跟白頭翁到小粗坑(直潭國小)賞鳥就說,我眼力還沒訓練好,同伴都看到鳥了,我還找不半天找不到。昨天集合時,夥伴就發現對面大樓屋頂有「珠頸斑鳩」(臺大動物博館資料),但我沒看到。從傅園出來,同伴在樹上看到「綠鳩」(臺大動物博物館資料),但我沒找到。由同伴的單筒望遠鏡都看到了,但離開望遠鏡就是找不到。直到有隻綠鳩站在空曠枝頭上,我才看到,也拍了照。這時就會發現400mm的鏡頭還是不夠力,稍微遠一點就還是小小的。嗯……得想辦法存錢買600mm的鏡頭。
接著我們就在校園閒逛。臺大校園裡,「樹雀」似是優勢物種,因為在不同地點都看到很多隻。
在我們欣賞其它鳥類時,有同伴說那裡有隻「黑冠麻鷺」。啊!這種鳥真是太可愛了,在那輕鬆地漫步,很容易就可以拍照,所以我也拍了很多張。不像別的鳥兒很難拍照。像我看到一隻五色鳥,但等我把相機對好焦,牠就飛走了,根本拍不到。這裡還有個問題,不知是我的技術問題還是鏡頭問題,這隻400mm鏡頭自動對焦時,常會抓不到對焦對象,或是對好焦後跑掉,因此造成我對焦的困擾,等慢慢對好焦後鳥就飛了。而部份照片也有對焦不太準的地方,但因尚可接受所以留著。
雖然我說自己的眼力不好,不過昨天也有貢獻。在水工試驗所後方的水池,那位幫我們解說「唭哩岸石」的老師說,走了現在還看不到「鵲鴝」,今天大概看不到了。然後我去追同伴說的「白尾八哥」(臺大動物博物館資料)拍照時,看到另一隻鳥飛來,趕緊拍照。因為我不認識,所以拿著照片問夥伴這是什麼鳥。同伴說是「鵲鴝」。問我在那兒看到?我指出位置,還不錯牠還在。所以同伴也就可以拍照或用望遠鏡觀察。因此我們看到了三寶的第二寶。不過「領角鴞」紿終沒看到。沒關係,學校生態池旁邊有。我可以在學校裡拍。
昨天拍了47張照片,放在我的Flickr相簿:「2010白頭翁臺大賞鳥」。以下是是SlideFlickr製作的Flash相簿,請朋友欣賞。不過Facebook裡沒有Flash相簿,必須連到Flickr相簿才能看到全部照片。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