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11.10)晚上莊正原老師(莊老師在Yahoo的部落格)帶領攝影班(攝影班的部落格)的同學到臺北市公館的寶藏巖(維基百科)拍照。
剛到寶藏巖,那裡有面畫著塗鴉的牆,莊老師要我們透過葉子來拍。雖然有些照片可以清楚看到葉子,但一些照片的效果就不好。因為天色暗,曝光時間長,而風又大,樹葉飄動得厲害,因此部份照片上葉子就模糊了或根本看不清。
一開始我就用不同白平衡拍了三張照片,但感覺都不像現場的感覺,最後還是回到自動白平衡,因為感覺最對。後來在拍房子時,天空的顏色肉眼看得出是藍色的——當然不是大白天藍天白雲的那種藍,但看得出顏色偏藍。但用相機拍出來完全沒這種感筧。試著把白平衡改為日光及陰影,但似乎沒差別,也都看不出那種藍色的感覺。這是相機或數位相機天生的限制嗎?還是我沒有調整好?
在拍某幢房子時,先故意曝光不足,此時屋旁的樹全然看不見,衹留下一點點微弱光影。再把曝光調到正常,這樹就看得見了。但感覺畫面上衹留著透光的房子,效果也不差。
昨晚我們都是隨意拍拍,我也儘量找尋可以拍攝的目標。不過或許要白天來,才比較能看出此處化身為藝術村的風貌。
昨天拍了88張照片,放在我的Flickr相簿:「2010寶藏巖外拍」。以下是SlideFlickr製作的Flash相簿,請朋友欣賞。同樣地,在Facebook看不到Flash相簿,要連到Flickr相簿才能看到全部照片。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