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8.09.20)到城市舞臺觀賞果陀劇場20週年大戲:「針鋒相對」(Othello)。

這齣戲脫胎自莎士比亞(維基百科資料)四大悲劇之一:「奧塞羅」(維基百科資料)。依海報所述,故事是說官宦之家年輕貌美的女子黛絲(戲裡叫苔絲狄蒙娜),仰慕年紀大她許多的將軍奧塞羅,進而私自許以終生。兩人的婚姻才要開始,就不幸遇上致命危機。奧塞羅手下旗官伊阿茍,因為不滿自己未被拔擢為副將而懷恨在心,不僅從旁煽風點火,更以奧塞羅與黛絲的定情手帕設下陷阱,誘使奧塞羅相信妻子與副將卡西歐(戲裡叫凱西歐) 有姦情。一個原本應該幸福美滿的人生,轉眼就因為奧塞羅性格的缺憾,走向令人扼腕的地步。………是的,令人扼腕。故事結尾,奧塞羅因妒殺死了妻子,在知道真相後也舉刀自戕。果然是個悲劇。

由於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李立群先生(維基百科資料)說英文原作每句話都是無韻詩的型體。因此把臺詞轉成適當的中文就是一難,而演員要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又是一難。戲裡有許多臺詞 ,不是白話文,但也不是文言文,像是精雕細琢的「作文」,所以都是文詞優美,寓意深遠的文字,可惜看戲時僅能聽聽就過去。要拿到劇本,才能好好欣賞。

果陀的海報上寫:「有這麼深的嫉妒,因為有這麼深的愛。」但我不明白,有真誠的愛,為何有濃烈的嫉妒?不是說愛不是佔有嗎?或者不是佔有的愛太清高了,不是一般人能擁有,一般人的愛還是自私的,所以會嫉妒,因此會有情殺?而我也懷疑,戲裡的奧塞羅是黑人,出身低微,從小倍受歧視。不知是否因為這樣,使得他在婚姻中缺乏自信,所以那麼容易受搧動?當然這純粹是我的想像,個人至今沒有看到評論家有相似的想法。

戲是莎士比亞寫的。莎翁在戲裡埋下伏筆,也做了反諷。苔絲狄蒙娜的父親勃拉班修在阻止女兒與奧塞羅結婚不成後,對奧塞羅說女兒今天欺瞞自己的父親,將來就會背叛丈夫。這就預告了今後的悲劇。而奧塞羅在伊阿茍初次隱晦地暗示妻子有不軌時,說自己不會被嫉妒衝昏頭,會要求確實證據。而一旦確有其事,就會有果斷的作為。事後看來,果斷作為是有,所以他殺死了妻子;但過程中,他早就被捕風捉影的流言、想法給因擾。也因為這些困擾而喪失理智。這對一個戰功彪炳的將軍而言,又是多麼諷刺。

在戲裡,在最後最後伊阿茍的妻子愛米莉亞揭穿他的真面目前,劇中人包括奧塞羅、凱西歐、苔絲狄蒙娜都說他是值得信賴的好朋友,結果他們被心目中的好友所出賣、背叛。這真是人生的悲哀。而伊阿茍在搬弄是非時,也常用「以退為進」的手法,表面上要你不要想太多,但言語用詞就是暗示你要多想一點,表面要你不在意,但言語間就是擠兌著你要在意。怎麼辦呢?如果隨時想著對方可能傷害自己,想著對方可能說反話,那麼人與人間的信任就蕩然無存,我們又如何在社會中生存?要改變性格嗎?不要像海報上說的,有奧塞羅般的性格缺陷?恐怕也不容易。似乎衹能依「規矩」做事,順著做人做事的道理為人處世。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當心生仇恨時更要戒慎恐懼,以免做出終生後悔的事。

這戲是名劇,而主要演員李立群、金士傑(維基百科資料)也都是硬底子演員,所以昨晚的戲好看不在話下。雖然所有的廣告、媒體宣傳都放在兩位男主角上。但個人也很看重飾演苔絲狄蒙娜的蔡燦得,及飾演愛米莉亞的呂曼茵,她們的表現也都不俗。特別是蔡燦得小姐,許多舞臺劇都看得到她的身影。感謝她對舞臺劇如此投入,我們才能有這麼多好戲可看。

昨天舞臺上的佈景主要就是那幾塊看似長廊的大塊,各種排列組合成不同場景,這也算得上是頗具巧思。而燈光也很棒,背景音樂也很好。燈光會配合場景,轉換顏色、明暗,如最後奧塞羅殺死妻子又自殺的場景,上方主燈會轉紅又大亮又再轉換顏色。而開場時用燈光投影如窗格的柵欄,而苔絲狄蒙娜在房間感嘆丈夫的誤解,投影出的樹影,角度很好,顏色不錯,空間分佈也很適當。昨晚整個幕後工作及技術工程也都很用心。

昨晚結束時,旁邊有觀眾講李立群先生似乎腳有點怪怪的,也覺得他的表演不似過去。有網友認為金士傑先生的戲似乎比李立群先生多太多。我沒那麼好眼力,看出李立群先生的腳如何?也不認為他昨晚的演技有何不好。至於戲份多寡,對我而這也不是重點。看一齣好戲,給自己一點啟發就夠了。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