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08.10.19)到國家戲劇院欣賞春禾劇團演出的黃梅調舞台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春禾劇團是由郎祖筠小姐於2000年創立,很抱歉,過去八年,春禾演出的戲我都沒看過,而這齣《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郎祖筠小姐結束春禾的封箱之作,至此春禾將劃下句點。我欣賞的這一場,也是倒數第二場,接近尾聲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不用說了吧!雖然在節目單上,說為了服務六、七年級連「黃梅調」是啥都搞不清楚的年輕人,還是敘述了梁祝的故事,但我想我就不必費事。我衹能說,如果您真不知道梁祝,那程度也太差了。真是不曉得,那就上網「孤狗」一下好了!也可參考維基百科裡的梁祝,不知道黃梅調的,維基百科裡也有。在臺灣,黃梅調的極盛期,該是凌波小姐(維基百科資料)於1963年與樂蒂小姐(維基百科資料)合演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當時實在是太轟動了,看過十餘遍者不在少數,盛況絕對超過近來大紅的《海角七號》(Cape No.7;官方部落格開眼電影網),甚至《鐵達尼號》。不過那年我才出生,未能恭逢其盛。

昨晚的舞臺設計,運用了很多形似國畫捲軸那樣的條幅,上面可以映著四書,也能做框景,可以代表廟中神壇,而演員進入條幅中,就宛如進入另一個時空,有了區隔的作用。甚至連佈景的竹林,也都架成一個一個的框框。這些使舞臺佈景有了一致性,也充滿意象。其它的佈景,也都十分配合劇情。演到祝英台家時,舞臺背後映照牡丹,因為在劇情中,祝英台對梁山伯說她家裡有牡丹,要梁山伯「好花堪折直須折」。祝英台將出嫁時,舞台燈暗,一道光直直打下來,照在鳳冠上,恰如其分地表現了祝英台的心情。昨晚的演出,除了歌曲好聽外,其餘的舞臺相關作業,也很不錯。 

春禾也努力在這部經典戲碼中,加入年輕及趣味。「十八相送」時,梁祝在前面對話,銀心和四九就在後面「搞笑」。談到鯉魚,他們就揮動日本的鯉魚旗,講到牡丹,兩人就拿著畫滿牡丹的斗笠跳舞,扮黃狗,伸出手臂當白鵝等等,都增添了趣味性。還有夾雜了英文(好像也有臺語),加上一些悄皮的肢體動作,會讓人更容易接受這齣戲。

其實過去我不曾看過整齣黃梅調的梁祝,但它的影響實在滲透太深了。祝英台唱:「一要東海龍王角」哇!我聽過耶!也在底下跟著唱:「三要萬年陳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而梁兄哥那句經典:「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就更不必說了。「十八相送」的大笨牛也很熟啊!昨晚的演出,真地聽得很過癮,溫故而知新囉!

昨晚飾演祝英台的是黃宇琳小姐。她不愧有「京劇小天后」之稱,唱腔優美,身段高雅,看她演出,很容易就被帶到情緒裡,十分讓人感動。就如郎祖筠小姐昨天說的,今後衹要是黃宇琳小姐演出的戲,即使是自覺看不懂的京戲,都值得一看。

以下影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維基百科資料)第二樂章引自YouTube。由呂思清先生(維基百科資料)與上海交響樂團(維基百科資料)合作演出。第二樂章的內容是:「抗婚」「樓台相會」「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抗婚」裡,全部管弦樂團合奏,代表祝英台父親嚴詞逼婚,而小提琴獨奏,代表祝英台一人和環境對抗,明白這一層,欣賞的感受會不同。影片最後是我個人很動容的部份,鑼聲響起,英台投墳。中間那段樓台會,音樂的表現也很棒。影片長10分43秒,請朋友慢慢欣賞。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