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01.24)晚上到國家音樂廳欣賞《庫特‧馬殊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Kurt Masur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演出。昨晚曲目有:『貝多芬:《艾格蒙》序曲,作品84』(Beethoven : Egmont Overture, Op. 84,英文維基百科資料)、『貝多芬: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作品68』(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 Pastoral ", Op. 68,中文維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作品55』(Beethoven :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 Eroica ", Op. 55,中文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

DSC00639

由之前的媒體報導可知,庫特‧馬殊(Kurt Masur,英文維基百科資料)是詮釋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中文維基百科資料英文維基百科資料)的大師,這次在臺南(1月23日)及臺北(1月24日)演出的曲目也都是貝多芬的作品。我的程度自不足以評斷指揮家的指揮功力如何,對樂曲的詮釋怎樣。不過庫特‧馬殊的指揮蠻特別的。他沒有拿指揮棒,動作也不大。由背後看,甚至看不出他在指揮,有時(特別在演奏《艾格蒙》序曲)會見他短暫地兩手垂立,沒有任何動作。而在看得見的動作上,幾乎都是輕柔著帶領著樂團(當然也不乏有力的時候)。無論如何,庫特‧馬殊的指揮方式與我過去所見大異其趣。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英文維基百科資料)團員,有幾個東方面孔。不知道這是原本的團員,或是來臺後,為提攜後進所以邀來共同演奏。而有位小提琴手,白髮蒼蒼,看面容可知有點年紀了。不年輕的歲數,還隨樂團東征西跑,還上臺演出,也令人佩服他對音樂的熱愛。

雖然自己的程度,不足以批評樂團的好壞,但個人感覺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水準很夠。當樂團齊聲演奏(也就是音量較大時),感覺就是所有樂器的聲音凝成一塊,向我襲來,十分沉重有分量。而樂團聲音漸弱時,雖然聲音漸小但仍清晰可聞,不會含糊。而無論樂團分為兩個聲部演奏不同旋律,或是少數樂器與樂團對奏,每個聲音都層次分明,絲絲入扣。整個感覺就是很有水準。

昨晚曲目,《艾格蒙》序曲是第一次聽,感覺很不錯。《田園》交響曲不用說,它第一樂章的旋律大家該都很熟。或許也是因為較輕快輕鬆的緣故,與《英雄》交響曲比較起來,我比較喜歡《田園》。但無論哪一首都是經典之作,而昨晚是個美好的音樂夜晚。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