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0.03.19)晚上到華納威秀信義店看《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英文官網、痞客邦部落格、開眼電影網、IMDb、維基百科資料)。
本片贏得今年度(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六個獎項,包括兩個大獎:最佳影片(B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 Year )和最佳導演(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打敗至今影史最賣座電影《阿凡達》(Avatar,英文官網、開眼電影網、IMDb、維基百科)—僅得三項小獎。但看完電影後,衹能說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PAS,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的會員品味特別。因為本片沒有驚人特效,沒有浩大場面,也沒有曲折引人入勝的劇情(我不敢評斷演員演技或導演功力)。雖然網路上有人推薦,有人說本片導演跟剪接以及劇本搭配出色流暢,但也不少人說在電影院睡著。今天看到的資料裡,開眼電影網網友評價,56人給笑臉,72人給哭臉。IMDb評分,滿分十分本片得8分(60,671人投票),而阿凡達有8.5分(212,157人投票)。 所以我想在多數人眼中,本片並沒有最佳影片的質感。
本片故事內容是描寫美軍的拆彈小組在伊拉克的工作情形。臺灣把片名翻作「危機倒數」,但片中僅有最後一個炸彈有計數倒置(會倒數),其它都沒有,所以臺灣中文片名其實有點問題。也因為描寫的是伊拉克戰爭、拆彈小組工作,所以片中必有爆破、槍戰場面,不過沒有極為震撼旳爆破場面,或激烈逼人的槍戰現場。氣氛營造還可以,但不能說是傑出。
於拆除炸彈的劇情外,導演有試圖舖陳別的元素。例如男主角與一位伊拉克小男孩之間的感情,顯得獨斷任意妄為的男主角與同袍間的情誼,甚至一位宅心仁厚的醫生等等。但我個人以為都是淺嚐即止,並未多加著墨,描寫得也不夠深刻。快到片尾時,男主角和手下在悍馬吉甫車的對話,算是可以交待男主角等的心路歷桯、感情寄託。不過對於電影而言,這樣的表現方式過於直接了當,也顯得淺薄,不認為是好的手法。
劇情裡有幾個地方我不明白。同樣的爆炸,同樣未脫離威力範圍,最後那個自殺炸彈感覺威力還大一些,但前一個爆炸把拆彈小組人員炸死,後一個沒事,不知為什麼?也許是運氣、也許是劇情需要、也許是因自己不懂炸彈的誤會。而劇情中有個伊拉克小孩被殺,肚中放置炸藥。但我不懂這樣做怎麼能變成「人肉炸彈」,在死人肚裡放炸彈,放在一個無人倉庫裡,有什麼用處?
雖然前面沒講什麼好話,不過倒不是本片不好看。整體說來也還不錯,說看到睡著也是過於貶低,衹是感覺上沒有「最佳影片」那種氣勢,感覺。花錢去看也還算值得啦!本片會獲獎,也許跟美國的政治氣氛有關。在伊拉克戰爭這個找不到正當性的出兵中,片頭引《紐約時報》記者克里斯海格斯的一段話:「戰鬥的衝擊是一種癮,強效而致命!因為戰爭就是種毒品…」,算是給了交待。而男主角如此投身於拆彈小組的工作(片尾他又重回伊拉克執行任務),不僅符合美國人的英雄主義,也讓這場不義之戰憑添正面力量。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