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10.12.18)到國父紀念館欣賞果陀劇場新戲《17年之癢》。

DSC01670

這齣劇是改編自外國劇作《Last of The Red Hot Lovers》,原作者是尼爾·賽門(Marvin Neil Simon,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尼爾·賽門的劇作多是「喜悲交集」。表面上是喜劇,但在哈哈大笑之餘,心底有著波濤起伏的感情流動。果陀劇場上一齣改編尼爾·賽門的劇作《傻瓜村》就是如此,這部作品亦復如是。

故事大綱是結婚17年,面臨中年危機,感到生活日復一日,乏善可陳的海鮮店老闆夏大同,想要出軌一次,讓一次「美好而圓滿」的婚外情,將自己的生活提昇到比「還蠻好的」再好一點,可以死而無憾,由此開展了三段婚外情的故事。其實如果由「偷情」這個角度出發,那這故事還蠻慘的,因為三段故事,夏大同先生偷情都沒偷著。也就是弄了半天,他根本沒發生婚外情。我想這個安排,也扣緊最後一幕的情景(容我賣關子,不提內容,不爆雷)。而在三段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中年危機」,看到了惶恐不安,極欲找到慰藉的孤寂靈魂,看到對人生目標求之不得的朝思暮想。而依導演梁志民先生的看法,最後看到了「價值」——存在的價值,伴侶的價值、婚姻的價值、……乃至於「人」的價值。

在《傻瓜村》,至少改編後的《傻瓜村》,比較容易從對白中,明白作品想傳達的意念。但在《17年之癢》,除了第三段,不太容易直接由對白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尤其是第二段。夏大同遇到一位演員Misa。她旳思考及言語,不太有邏輯,生活感覺很混亂。她與夏大同的對話,就是東跳西跳,所以作者的想法不是由表面的言詞傳達,而是整體的表現,包含言語、動作的整體塑造。或許作者想要說的,就是現代人面對生活的無奈、徬徨、不安,夢想似乎總是遙不可及,而要在虛無中寄託自己。至於第三段就算是直接了當地講出一些話了。講什麼?朋友還是自己看好了!

昨晚演出,原本的劇本就不錯,演員的表現也很好。從喜劇的角度看,觀眾的笑聲不少!但如前所述,除了歡笑之外,還留下許多讓我們細細品味。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