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1.09寫了:「誠品強勢談判」(無名小站痞客邦Yahoo),01.10又寫一篇:「誠品與出版業」(無名小站Yahoo痞客邦)。昨天(2008.01.15),中時電子報報導:「惹火出版界 誠品小公主回嗆不退讓」。而出版之門也有一篇:「郝廣才直言反對誠品改變交易條件」。在樂多日誌上,也看到文章:「誠品的問號們」。這些都是在談誠品改變結帳方式,建立交易平台,及其它的苛刻交易條件,出版業的反應及對出版業的影響。


我當然不是出版業或書店中人,這場糾紛對我而言,如茶壺裡的風暴。但是一方面感概,生意終究是生意。雖然誠品擺出來的,是滿滿書香,甚至是高品味的書香,但隱身其後仍舊是濃濃的銅臭。網路上有人批評,誠品失去格調、品味及墮落,但又如何?誠品小公主說:「誠品自一九八九年創立以來,書店迄今雖有卅億新台幣的營業額,卻仍然沒有獲利,今年預估也不會出現太多盈餘。」這不就是「錢」嗎?所以啊!小公主也不必說什麼:「但書店一直沒有賺錢,我們還繼續堅持,難道不是為文化出版業在努力?」如果自1989年來,誠品一直在虧損,我想吳清友先生也撐不到現在,也不會有今天的誠品。說什麼為文化界服務,實在太沉重了。這就是個將本求利的生意,至少對如誠品金石堂這樣的連鎖書店是如此。


但對一個局外人來說,小公主的話,及出版業的反彈也有讓人思考的地方。小公主也提到,出版業在月結制度下,有「以書養書」的情況。這一點在「老貓學出版」的討論中也曾提到。不知道這種現象,可不可以解釋我的疑問:明明說臺灣人不喜歡讀書,為什麼書店裡還有汗牛充棟的書?「老貓學出版」也談過書店與出版業的結帳方式,隨著市場衰落所做的改變。從這方面看,出版社也是生意(比較有文化的生意),所以會用盡方式讓自己生存下去。然而如果出版社和書店的生存之道有衝突,那麼有糾紛當然無可避免。只是今天誠品挾著龐大通路的優勢,感覺上像場不公平競爭。而談到了公不公平,就會想到,那政府要不要介入呢?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撒手不管?還是要強勢主導,迫令雙方依政府意志行事?或者軟性一點,站在從旁協助輔導的角色,幫助雙方找到共同利基?而最後這一項,雖然聽起來美好,但會不會根本是不可能的?


對局外人來說,誠品要建電子商務平台,也不太合理。不是商務平台不合理,在寄售制度下,有清楚明確的銷售數字是必要的。但是誠品強迫大家都要加入,而且要繳費,而且書賣得愈好的,繳的錢愈多。這讓人感覺十分不合理。加上月結改寄售,還有誠品連被竊書籍的損失,都要出版社共同負擔,感覺上誠品要把經營成本盡可能地轉嫁給出版社,這當然不合理。市場不太,經營不易,誠品該想的是如何與出版社共存共榮,而不是殺雞取卵。當然我不是吳先生,不是小公主,對出版社的生態與環境也不熟,這些議論都是局外人的想法。我只是想,誠品如果真想為文化界出力,那麼行事作風上就不要把錢放那麼重?


不知道在經過金石堂誠品兩次事件後,實體書店會不會愈來愈萎縮,最後大行其道的是網路書店?前幾天向誠品下單訂書,第4天才拿到書,而博客來網路書店前些日子說,要推動24小時內送書到手(今天中午12時前訂書,明日中午12時可以拿書)。如果網路訂書會便宜,拿書速度又快,那麼實體書店拿什麼來競爭?(當然博客來的作法,也有其潛在問題。如:以前網路書店不需庫存,但為24小時內能送到書,就必須有一定庫存)未來發展如何,我們就拭目以待。當然我明白,雖然我說書店背後仍是濃濃銅臭味,但如果誠品了,還真地蠻可惜的。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