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08.09.27Z)到國家戲劇院觀賞雲門舞集的「水月」(雲門網頁維基百科)。

水月」於1998年11月18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至今已有20年。這該算是一部小品,因為長度不長,整場演出分為八段,不到1個半小時。雲門網頁上說,本舞是編舞者林懷民先生(維基百科資料)由佛家偈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獲得創作靈感,而舞蹈動作則根據熊衛先生所創「太極導引」的原理發展成形。我認得一些太極的動作,所以在觀賞時,就發現動作形似太極,回家找網頁資料,才知道果然舞蹈與太極有關。

同樣地,在觀賞時就覺得編舞者有心營造「鏡花水月」的感覺。舞臺上方有斜放金屬塊的一角,功用如同鏡子,但並不十分平滑,所以倒映的人影有些朦朧,而舞臺後方也是一整面不全然平整的金屬鏡,最初時僅露出一小方矩形。這些鏡子不時倒映舞者身影,與實際的舞者相輝映。兩者同時呈現在舞臺上,由於影像不十分清晰,更有虛幻與現實交錯的感覺,非常符合「鏡花水月」的感覺,而上方的那一方金屬鏡,因燈光的關係,有一角是亮的,那算是「月」吧!舞作將止前,舞臺上放水。一方面水面波光瀲灧,閃爍的模樣很動人;另一方面舞者舞動時,不時掀起水花,有時畫出一條美麗的弧線,更有視覺效果。而我發現舞臺後方的黑幕上,竟然也有水波紋路,不過看來不是反映舞臺上水紋的,不知是怎麼做出來的。而最後,舞臺後方的金屬鏡完全打開,反射了前方的舞者,也反射了舞臺上的水光,水及不平滑的表面,使得反映的影像更顯虛空。也使得整體更有水中映月(鏡中花、水中月)的感覺。(用現在流行語,有「鏡花水月」的FU)

舞蹈動作脫胎於太極,所以都很緩慢、柔和。舞蹈是蠻抽象的藝術,不像舞臺劇有臺詞、有故事劇情,很容易知道在講什麼,而舞蹈就不行。看到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如可以金雞獨立半分鐘,還能抬腿、轉身等等,會心生讚嘆,這是怎麼練的啊!這是外行人看熱鬧。但內行人會看的,我是看不懂、看不出。但可以感覺到舞者剛中帶柔,柔中帶勁,動作流暢,並且與音樂節奏融合,呈現出寧靜的感覺,非常好看。而在舞臺有水時,藉由水表現出舞蹈的力道及柔軟,舞者的動作與水產生一種揮灑及優雅,也呈現安靜的味道,感覺很美。雖然我不懂舞蹈,但昨晚的表演一定十分精彩,因為謝幕時掌聲十分熱烈,而且持續很久,而我看完,也是感覺十分舒服。

配合昨晚的舞蹈,昨夜的音樂也是十分低沉緩慢。回來看網頁資料,才知那取自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下個星期六要去看「花語」,也有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不知道是不是林懷民先生對巴赫情有獨鍾?關於「水月」在雲門網頁上有一些舞評的連結,朋友可以自行連結欣賞。對我而言,就是看了場柔美的舞蹈。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