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9.03.30)到國家戲劇院觀賞由「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 & Orchestra))演出的《天鵝湖》(Swan Lake)(維基百科資料)。

天鵝湖》大概是最有名的芭蕾舞劇,而此次演出的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也是頂頂大名。報章媒體上說:『基洛夫芭蕾舞團前身為一七三八年成立的帝國芭蕾舞團,一八六○年馬林斯基劇院落成,舞團隸屬劇院,卻在一九三五年被蘇聯政府下令以共黨書記基洛夫為名。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舞團恢復舊名「馬林斯基」,因國外只認識「基洛夫」舞團,故仍沿用該名。 舞團曾培育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等舞星,編舞巨擘佛金、巴蘭欽也待過該團,至今仍堅守古典芭蕾主軸,但也跳佛塞、巴蘭欽等現代舞碼。』我雖是門外漢,但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的名字還是聽過的,可見「基洛夫芭蕾舞團」在芭蕾舞界份量之重。很高興昨天有機會聆賞這樣世界一流舞團的演出。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我不懂芭蕾舞者伸展、跳躍、彎曲、旋轉等等動作的意涵,所以衹有看熱鬧的程度,但我必須要說,昨晚的這場熱鬧還真好看。雖然是古典芭蕾,但覺得比一些現代舞更容易了解(大概是因為有故事的關係)。你知道的,芭蕾舞者會踮著腳尖跳舞。踮著腳尖感覺舞者更加高朓修長,舞者展現的線條更加優美。當舞者踮著腳尖後退時,有時感覺動作趣味橫生,有時覺得肢體更加靈動敏捷。而其中部份近似特技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加上壯麗的佈景,華美的服裝,昨晚真是一場令人愉悅的精神饗宴。

某方面看,恐怕要知道故事情節,才容易完全明白演出的內容。因為整齣戲沒有臺詞,衹有舞蹈。當然用舞蹈也可說很多故事,但一些細節,是難以舞蹈表現。例如故事裡白天鵝要獲得不變的真愛才能脫離咀咒,這部份難以從舞蹈中看出來。雖然名為芭蕾舞「劇」,但很多內容其實跟故事沒關係,就是安排個段落,讓舞者表演,就是跳舞給觀眾看的意思。當然對來看芭蕾舞的觀眾而言,這樣做是值回票價。《天鵝湖》又是個大製作,第二幕曾有28位舞者在臺上,第三幕有32位。群舞很好看,獨舞更不賴。昨晚的每一段舞蹈都非常精彩。雖然我衹能看熱鬧,但昨晚是賞心悅目,讓人充滿喜悅的一場熱鬧。

不知道各地演出的《天鵝湖》,版本是否會略有不同?至少有些場面,跟當時柴可夫斯基(維基百科資料)寫作時不同。王子在森林中看見天鵝。昨晚是在舞臺後方有畫面,看來是媒體的投影,因為影像中的水面還會波動。游過湖面的天鵝看來是實體的玩偶,還有倒影呢!不知以前要如何表現這一段,用圖畫嗎?天鵝呢?會放上幾隻真天鵝嗎?王子與黑天鵝在宮廷跳舞時,看見窗外的白天鵝。昨晚是用多媒體投影的影像(黑白天鵝是同一人飾演),我想這也是過去做不到的吧!

對芭蕾舞劇不熟,昨晚演出有些地方不了解。昨晚演出分為三幕(第一幕分為兩景),兩幕之間都有中場休息,而且休息時間很長,有25分鐘。過去看表演,都衹有中間休息一次,時間15分鐘。不知 道是不是芭蕾劇都這樣,會有好幾次休息,每次休息時間都很長?另外,如果是男舞者獨舞,他當然會在臺前謝幕答禮。但如果有女舞者場,總是男舞者把女舞者送上前,由女舞者接受觀眾的鼓掌歡呼,男舞者最多在後方默默鞠躬。這樣看來,芭蕾是十分尊重女性的。

18歲那年,我和高中摯友劉,應一位始終掛心的朋友E之邀,看了《天鵝湖》。那年我和劉凌晨打工,刷馬路上行人 穿越道的油漆,所以很累。演出當時常處於「昏迷」狀態』 。E說「你看那舞者,動作就好像真是一隻天鵝」時,我其實沒看到。28年過去了,我也從青春年少,到現在已是年近50的中年男子,28年前的戲,也已全然模糊,但那份與朋友聚的感受,歷久彌新。昨晚我一個人看戲,但心裡想念著朋友,在心中與他們分享昨晚的演出。雖然長大了,人事已非,要再相聚看戲,恐不可能,但情份總是都在的。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