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拉與穴熊族》(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是我們網路讀書會字光詩影十月、十一月的選書。

愛拉與穴熊族

《愛拉與穴熊族》是石器時代原始人的故事。講述一個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小女孩,被穴熊族人發現、收養,成長所發生的種種故事。依作者在「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的說明,穴熊族是尼安德塔人(維基百科資料),而女主角愛拉是現代智人(維基百科資料)。兩者相貌長相不同,智力程度也不同。穴熊族歷經千萬年生存競爭,有一定的階層組織、風俗習慣,卻不知變通,也無法思索將來,不像愛拉般學習能力強,適應性高,智力發達,也因此註定了穴熊族終將滅亡的命運。但在本書中,僅提示到這一點,並未寫到穴熊族消失。

由「給臺灣讀者的一封信」中可以了解,作者為寫此書,找了不少參考資料。所以書中對穴熊族及愛拉外貌上的描寫,如頭形、手部關節、腳等等,應當都有化石的證據。不過關於使用的器皿,我就不知道是也有遺跡佐證,或是出於想像。同樣的,由於收養愛拉的是穴熊族的女巫醫,所以書中提到了許多草藥,也不知道書中提到的療效是否為真。不過由於作者廣泛蒐集資料,說不定是她由現存原始部落中得到的資訊。就如同書中描寫的穴熊族的組織、信仰等等,也許都有所本。

這本書有點厚,482頁(內容由11頁~492頁),但蠻好讀的。作者常仔細描寫當時的景色,人物的服飾、動作、表情,儀式典禮進行的程序,但不會讓人感到冗長瑣碎,反倒是引人入勝,吸引目光。除了外在人事物的描寫,作者也著墨於書中人物的心理層面,描寫了人物的心境或是心理變化,而能讓讀者被書中人物牽引,同理在其環境中。

書中數處作者似埋下伏筆或是前後呼應。如書以地震開始,也以地震作結。前面提到穴熊族傳說中的人物「杜爾克」,而後愛拉的兒子即以「杜爾克」為名(相信這是隱喻,會在續集中發酵)。而前文提到「死咒」,而後愛拉就受兩次死咒(第二次在結尾時,為本書作結)。

書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部份,我對愛拉與布勞德(穴熊族頭目之子,後接任頭目)間的互動,感受最深,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思考體會。愛拉由對布勞德不假辭色,到表面順服,卻透露驕傲神氣,直至心如止水,無動於衷。作者有交待其中思緒的變化原因,也讓我更明白人表面動作外,背後可能的含意。而布勞德的反應亦同,他如何地愈來愈憤怒,怎樣地一次又一次加深他對愛拉的恨,讓我對人際關係有更深的體會。

穴熊族是個極端男尊女卑的社會,而這個社會走向滅亡。我並不知作者是否有意藉此向性別不平等抗議。但如果真是如此,我倒覺得不必。不同時代,人類會尋找最適合的生存方式。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在現代或許不合時宜,但在石器時代那個蠻荒歲月裡,也許那才是保障部落生存的必要手段。

我對愛拉與巫師克雷伯在最後的互動也有感觸。兩人原本感情甚篤,但愛拉在部落大會時誤闖入巫師舉行神秘儀式的會場,克雷伯經由心靈交通,透過愛拉看到穴熊族的消失,而愛拉闖進一個她不該出現的場合。自此以後兩人就有了隔閡,沒有辦法再有過去自然而然的親暱,無所不聊的長談,散長長的步,但他們都還是深愛對方,衹是開不了口,無法化解隔閡。看著兩人心靈上的陌生,我在想現實生活裡,我們是不是也常這樣。明明深愛對方,卻因一點小事,小誤會而讓彼此形同陌路,這多麼可惜,多麼不值得?還好在最後一刻,愛拉與克雷伯又找回當初的感覺,衹是兩人即將死別。

書中穴熊人擁有族人自古以來的記憶,也因此他們遵守傳統,依著前人的方法做事。而巫師也確能擁有靈視,看到每個人應有的圖騰,也能感應、帶領大家的情緒。這樣看來他們的信仰並非全然迷信。曾看過,是因為人類背棄,所以現在神靈不在人間護佑。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為真,如果是真的,我也不知道不要靈界的護持,是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沒有護持也就沒有懲罰,而一切靠自己,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還是幽靈仍然在,衹是袖手旁觀,讓我們在他們設定的規則下活動,然後自作自受?

也許穴熊族因為不適應環境,或者競爭不過愛拉那一族而致滅亡,但書中的穴熊族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他們團結,不會說謝謝,因為一切的支持協助都是理所當然,不需言謝。沒有說謊的概念,最多衹有不說。書中頭目是個好領袖。當年老族人自慚已無法打獵,他稱讚他不必覺得慚愧,因為是他有使用拋石索的高超技巧,族人才能在打獵無所獲的日子有肉吃,而用矛打獵衹需強壯的手臂。而老獵人立刻說還要有強健的腳,強壯的心及肺。這樣的互相尊重,是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我在金石堂的個人化書店(問津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