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8.03.18)到陽明高中研習,這是本學期台北市 「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團」主辦的第二場群組研習。不過內容上是「奉令行事」,與自然科的關係不大。一開始,陽明高中先找學校一位老師,談教師專業的精進,接下來是教授介紹教師評鑑。這就是所謂「奉命行事」的部份,這是教育局要求辦的宣導。
關於「教師評鑑」,我個人是不反對,甚至說贊成的。身為「專業人士」(我們都說:教育是一種專業),沒有道理不需要接受外部的評鑑(外部喔!不是教師的自我評鑑,也不是學校的內部評鑑)。所以不用說服我,跟我講一堆學理、道理,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評鑑,會怎麼做評鑑,評鑑有什麼好處。當然我明白,傳出教育部有意要做教師評鑑,就引來許多疑慮?這會不會和獎金、考績有關?這會不會是教師分級的先聲,最後就會影響自己的「等級」及薪水?我以前工作的教師會,是表面上不反對,但實質上設下種種關卡。也因此教育部、教育局,就一直放風聲,想形成一種氣氛。也一再說明,自我設限,降低「評鑑」可能帶來的殺傷力,所以強調與「考績」「獎金」脫鈎,也與「分級」無關。我個人的態度是:接受評鑑是專業人士應有的倫理,我支持。至於要不要跟考績、獎金、分級掛鈎,那要看實際運作的需要,我沒特定看法。
不過依教育部過去推動各項事務的經驗,這件事(教師評鑑)要做成,至少還需要一兩年。當然有些家長(或家長團體)是受不了了。因為他們覺得學校內有許多不適任教師,都沒有適當處理。他們希望透過評鑑、修改教師法、加強教評會功能,來加速淘汰這些老師。他們的想法我能理解。不過我自己是覺得,說學校內有「許多」不適任教師,恐怕言過其實。而目前其實也有適當機制來淘汰不適任教師,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在這方面有完整的程序及機制。當然家長可能覺得不夠大刀濶斧,時效上不夠迅速,或者處理面向上不夠全面,甚至法令上對老師也過度保障,這些都是有進步空間的。但另一方面,也因為家長的這種期待,也使得部份老師對「教師評鑑」疑慮更深。個人看法,這都是不必要的。
而在教授開講前,陽明高中老師的報告,一方面是用心良苦,但另一方面也有點文不對題。說實在的,內容實在很難引起我的興趣。不過我倒是對他製作的投影片有興趣。他的每張投影片都至少有兩張併排的圖片,再佐以文字。學校生物老師製作的投影片,也都是有很多照片、圖片的,但我做的投影片,圖就不多。當然這有一部份原因和學科有關。生物本來就有很多圖可以用,我教地科時,也會因課程放上照片,但理化就少得多。但除了課程本身外,自己的性格、美感、藝術修養等等,也都會影響成品呈現的方式。我自己是蠻想能多用圖片、照片的,因為感覺那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了解課程內容。另外,我也看過投影片上放了與內容無關的圖,雖然圖本身無助於說明,但整體畫面就更輕鬆、更好看、看引人注意,我想這樣也是有幫助的。但自己就是弄不會如何使自己的版面更具美感?可以找什麼圖?可以如何呈現?我看要靠我自己弄好是很難了,應該要找個人幫忙指導才行。但……這樣的人那裡找呢?
另外在老師呈現的投影片,有好幾張學生活動的照片。這也是我在思考的。我是不是該拍些學生做實驗啊!或者上課情形的照片。尤其現在都要求我們要做「教學檔案」(我還沒做呢!),這是不是很好的資料?我沒做教學檔案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懶,我很不喜歡文書作業。二是我不知道該放什麼,我現在衹知道可以放我做的講義(那還蠻多的),但這樣似乎很貧乏。也好像無法藉教學檔案來反省、檢視自己的教學。是不是該設計些活動,同時拍下照片,這樣教學檔案才有內容?
雖然這次研習,個人覺得不如上次做的實驗展示,不過也還好啦!至少比我以前去聽學校概況,參觀實驗室來的有意義。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