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2009.01.10)上午陪兒子去華納威秀信義店看3D版《阿凡達》(Avatar,英文官網開眼電影網IMDb維基百科

這部片子現在很紅。前幾天看報紙,它是影史上最快達到全球票房十億美元的片子,而閱報當時名列影片賣座第四名。而影史賣座第一名的《鐵達尼號》(Titanic,開眼電影網IMDb維基百科),也是同一個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開眼電影網IMDb)執導。而臺北票房到今天也近2億六千萬臺幣。所以之前就在網路上訂好票,雖然每張票要多付20元手續費,但比較不用擔心買不到票,或者位子很差。

◎  山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

之前看報導,有人看3D阿凡達,得了急性青光眼。不過自己三個小時看下來,覺得是還好。眼睛並不沒有特別感吃力,或者有任何不適。而3D給人的視覺效果,當然更勝2D的。

網路上有先進說,導演拍此片要把愛情、政治、環保全一網打盡。我是覺得環保是衹有一點點,臺詞上提了幾次,劇情似有若無地帶了一下,或者說所謂的環保,已融入納美(Na'Vi)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我覺得片中納美人敬天,與環境合為一的想法跟印弟安人很像。他們騎靈鳥、騎馬都要和牠們「締結」(bond),而納美人也可藉由締結的觸鬚與大地、古人溝通。前往潘朵拉星採礦的RDA(資源開發管理總署,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公司的人覺得奇怪,他們給了納美人醫療、教育,甚至修築馬路,為什麼納美人都不領情?因為這些都不是納美人要的。看電影裡的這些情節,我想到那封很有名的:「西雅圖莤長的一封信」——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鮮清或者水的閃爍,你們如何能將它們買走?而在潘朵拉星,又如何用物質文明換走納美人的空氣與星辰?

@柔伊莎達娜 Zoe Saldana

而說到政治,我想阿凡達的故事,可以套用在每一個「先進」文明入侵原住民部落的情況。美國人對待印弟安人,歐洲列強殖民非洲、南美洲等等,都是這樣,仗著船堅砲利,就宰制弱小的民族,予取予求。而征服的目的,也一如電影表現的,就是要爭奪某種資源或者掠奪土地。而我猜想殖民主義盛行的年代,應該沒有電影中葛蕾絲·奧古斯丁博士(Grace Augustine, Ph.D.)那樣的角色,想要以和平外交的手段,與納美人交往。衹是在現實生活,各個原住民的神沒有像納美人的那樣庇護他們,都被外來者征服霸佔。

◎  喬凡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  雪歌妮薇佛 Sigourney Weaver

另外,納美人的世界是個男女平等的世界。女主角奈蒂莉(Neytiri)能騎上靈鳥,成為獵人,不像《愛拉與穴熊族》(誠品博客來金石堂)那本書裡的穴熊族人,女人是不可以打獵的。而男主角 傑克·蘇利(Jake Sully)向女主角示愛,要與之長相廝守時,說他選擇了她,但也必須對方也選擇自己才能配對,所以這也不是男方主導,或者父母主導的婚姻制度。以現在的眼光看,納美人是民主的。(雖然片中看來仍是部族長老的制度)

◎  山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      ◎  蜜雪兒羅莉葛茲 Michelle Rodriguez      ◎  雪歌妮薇佛 Sigourney Weaver

網路上都說這部片子的特效很棒,的確是的。首先它的3D製作,沒有像一般3D影片那樣,很刻意地做出前中後場景,彼此間有很突兀的空隙,而是很自然的立體狀態。同時片子裡潘朵拉星上的景色及各種生物(包含動物、植物)應該都是電腦繪圖製作的,非常精細優美有質感。潘朵拉星的景色呈現眼前,讓人神往,好漂亮好優美。片裡的動植物也好有特色(當然也跟地球上的生物有相近之處)。加上一些場面,如馴服靈鳥時的飛行,RDA出兵時的戰鬥爆破,也都拍得很好,讓人目不暇給。就各種電影要素而言,本片也確實娛樂性十足,怪不得票房可以那麼好!

片尾我其實是不太懂的。明明前一刻男主角還好好的,怎麼就變成躺在納美人的靈魂之樹下呢?兒子說那是因為他要變成納美人,嗯……這樣說有道理,因為片尾在靈魂之樹下睜開眼睛的是男主角的「阿凡達」。

一般而言,好萊塢的娛樂片就是純娛樂,不用花腦筋。但《阿凡達》算是一部既富娛樂效果又有深度的片子,值得去看一看。

漂浮的岩石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ykao 的頭像
    yykao

    Eric的網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