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2010.04.14)晚至國家音樂廳欣賞《安‧蘇菲‧慕特音樂節-德弗扎克協奏曲之夜》(Anne-Sophie Mutter Festival - DvořáK Evening)。

DSC01147

兩年前(2008.06.01)曾欣賞過安‧蘇菲‧慕特(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官網)與特隆赫姆獨奏家樂團(Anne-Sophie Mutter and Trondheim Soloists)的演奏會,印象不錯,所以這次再度買票入場。上次演奏的曲目有赫赫有名的《四季》(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而前晚曲目我原本都不知道。

前晚第一首曲子,慕特小姐沒有出場。是由麥克‧法蘭西斯(Michael Francis)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ation TaiwanSymphony Orchestra,NTSO演奏約翰尼斯‧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成品 68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這首曲子同一般交響曲有四個樂章。交響曲的四個樂章各有主題,不必非有什麼關連不可。但感覺上這首曲子的四個樂章差距很大,旋律什麼都很不相同。第一樂章開場很吸引人,而沒有古典音樂素養的我,比較喜歡第四樂章,大概是因為如標題:「快板但不太快且充滿活力」(Allegro Ma Non Troppo Con Brio),因較活潑有朝氣,所以感受較親近。

下半場慕特小姐出場,共表演兩首曲子。第一首是安東尼‧列奧波爾德‧德弗札克(Antonin Leopold DvořáK,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F小調小提琴浪漫曲,作品 11 》(Violin Romance in f minor, Op. 11)。慕特的琴音十分響亮,伴奏樂團的聲響十分得宜。樂團自己演出時有其氣勢,幫小提琴伴奏時,聲音不會蓋過主奏的小提琴,但也不會弱到聽不到,兩者以和諧適宜的響度彼此配合。

第二首曲子是同作者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53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3)。全曲共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及第三樂章開始時,都有一段樂團演奏,一段小提琴演奏,如此交替。感覺很像兩者間在對話,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裡「抗婚」相似。這首曲子我也是喜歡第三樂章,感覺較輕快活潑(標題是:不太快的遊戲似的快板 Allegro Glocoso Ma Non Troppo)。雖然不懂小提琴,但感覺第三樂章裡,小提琴似乎有難度較高,較需技巧的片斷,而慕特小姐的表得非常好。

雖然因為沒聽過演出曲目,所以個人感受不若兩年前聽《四季》那般自然地接受、融入,但前晚仍是個悅耳賞心的音樂饗宴。對了,前晚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沒有安可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會後有簽名會,要節省時間的關係。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我在Yahoo的部落格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