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深液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A Book that Change Lives;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這本書還有出電影,前述書店都有販售含DVD版。電影在臺灣也上演過,本想去看,但錯過了。

這篇文章要說讀書心得,實在有點心虛,因為沒什麼心得。書的英文名稱是:「A Book that Change Lives」,而作者在書末「後記」也提到:「這本書曾觸動無數讀者的生命」,作者提到他收到很多感謝信,感謝這本書改變了生命(一如英文書名),但我讀完以後,並沒有這樣的感動或感受。我想一部份原因是因為自己閱讀的方法。這本書我看了很久,在有空的時候,看個一兩頁。也就是我從不曾一口氣看一個段落。因此在斷斷續續中,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對書本內容有深入的思考,甚至前後不是很連貫,所以不容易有什麼感動、收穫之類的。也許我該重讀一遍,一口氣唸一整段,可能較能「改變自己的生命」。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蘇格拉底」太神奇了。書裡的「蘇格拉底」可以讓主角進入夢境(或幻境),藉此傳達他的理念,好像還有氣功之類。因為太神奇,感覺不真實。因為覺得自己不可能遇到這樣的「明師」,就不容易貼近自己的心。我聽聞這世上有很多人有神通,但自己沒有遇到過。這樣遙遠的生活經驗,不容易有共鳴。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2009.06.17)是本年度升高中申請入學放榜的日子。前兩天就知道,學生黃、謝都已申請上學校。她們申請的是私立學校,所以搶學生搶的凶,所以早早告訴她們上榜了。今天我沒空去看有寄來的榜單,但遇到學生,知道費、梁、唐、邱都申請上了。可惜自已兒子差兩分沒有申請上榜,要拼第二次。

今年申請入學前,我跟學生說明一些事情,與今天聯合新聞網的兩篇報導有關:「罕見!北一女比建中高1分」、「僅1科滿分 405分建中落榜!」。在「罕見!北一女比建中高1分」裡,提到今年北一女申請入學上榜的最低原始總分是403分,比建國中學的402分高。首先我不知記者這些分數是打那來的,即使數字可信,這個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申請入學有特殊加分。報導裡也提到了:「北市仁愛國中中正國中今年都分別有考生以基測401分透過特殊條件加分,錄取北一女中。」而每個學校算分數的方法不一樣, 一如報導裡說:「建國中學教務主任常月如表示,建中申請入學評選方式,依基測各科成績不同加分,甚至有405分考生高分落榜,兩校計分方式不同,不適合相比。建中也指出,申請入學牽涉到各校差異計分方式,和登記分發時的最低錄取分數不能相提並論。」

在跟學生說明時,我就舉例,兩個人的原始總分,甲分數高,乙分數低,假設兩人都沒有特殊加分,以建國中學師大附中的計分方式算,反而是乙的分數高,甲的分數低,也就是二選一的話,乙會上榜,甲會落選。如果加上特殊加分,可能會是原始分數更低的人上榜。而有的學校會加權,就使得情況更複雜。這些就是「僅1科滿分 405分建中落榜!」報導提到的事。因此當時跟學生說,不用顧慮能不能申請上的問題,因為除非「降格以求」兩三級(第一志願分數申請第三志願),否則沒人敢說能不能申請上,因為不知道競爭對手是怎樣,有很多人有特殊加分,還是大多數憑原始總分?而分數的分配又是怎樣。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影片取自YouTube,是中天新聞的報導,在採訪政治大學畢業典禮時訪問一位學生。影片不長,請朋友看完。請注意那位學生的起薪,及之後記者敘述她如何準備進入職場。

今年(2009)6月8日,各媒體都引用1111人力銀行執行副總吳睿穎的話,他表示:「去年新鮮人平均起薪為二萬六一四三元,今年平均起薪降為二萬四一三三元」。平均起薪才約二萬四,影片中的同學起薪三萬七,她說比一般大學生「好一點」,真是太客氣了!多了一半耶!套句最近的流行語,這「殺很大」「好很多」。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晚(2009.06.13)到新舞臺觀賞相聲瓦舍的新作《兩光康樂隊》。

昨晚演出基本上是「對口相聲」,由馮翊綱(維基百科資料)先生和宋少卿(維基百科資料)先生擔綱演出。因為是相聲,所以很難在此描述昨晚的演出,因為幾乎就是一大段文字(我怎麼可能記得住呢?)。而且有些「包袱」(笑點)是藉著當時演員的表情、動作來完成,沒看到現場演出,找不到那個味道。衹能說,一如相聲瓦舍過去的演出,很逗趣,很好笑,很精彩。一如以往的,劇中放入很多現在的元素,例如那個「殺很大」(或類似用語),什麼三級貧戶,連檢察總長陳聰明都入戲了(當然,沒我寫的這麼明目張膽,不過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這當然能引起共鳴。不過一如我以前說過,擔心的,那下次再演此戲時,恐怕臺詞要大修。

劇名叫《兩光康樂隊》,「康樂隊」是國軍藝工隊的舊稱。不過整齣戲跟「康樂隊」沒什麼關係。角色的身分不是藝工隊員,也沒有以藝工隊的生活、演出等等, 為表演的舞臺。節目單上有說明藝工隊的發展簡史。第三個段子裡,有帶到藝工隊前身「裝甲兵特種勤務隊」,第四段介紹了出身藝工隊的藝人,除此之外,其實和藝工隊、康樂隊沒什麼關係。而名為「兩光」,原意是半調子,不在行,節目單上說在本劇指的是:「丟光」、「忘光」,這也是第三段的主題。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09.06.12)兒子學校舉行畢業典禮,兒子國中畢業了!

Son_JuniorHigh_Graduate_003

學校並不是在校園內舉行典禮,而是利用附近馬公公園的體育館。因此也安排了在校生在學校列隊歡送。看樣子是在校園小繞一圈,做最後校園巡禮,才出發到體育館。不過我沒有看到,因為我提旱去會場了。因為原本是體育館,所以缺乏座椅及音響設備。學校用那種紅色、板凳狀的小椅子當座位,感覺有點簡陋。不過音響還不錯,還有架設燈光(感覺用處不大)。自己學校活動中心的音響效果並不好,如果跟兒子學校一樣, 請專業公司裝設,應該會比較好。不過典禮進行需要的音樂,兒子學校都是用罐頭音樂,我們學校是樂隊現場演奏,我們學校比較優。但兒子學校有請公司做汽球裝飾,我們學校沒有。嗯……有做的氣氛會更好一點。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2009.06.10)是本校第30屆學生畢業典禮。

LanYa30_Graduate_008

有些活動是依循這幾年的做法,例如跟去年一樣,穿堂設置了照相區,讓同學可以在此拍照。但因為時間不配合,我沒拍到學生在此照相的情況。也有另外的卡片祝福等等。不過我去年有特意去拍自己的小老師,但今年也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再特意拍小老師。不過今年的901、910,我都教了兩年,比去年畢業的學生多了一年,因此感情也較深些。看著他們畢業,縱然是人生必經之路,但仍有些捨不得,也有著滿心的祝福。加油啊!同學,好好開創自己的未來。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09.06.07),9510(910)學生假學校活動中心三樓的「歌唱教室」舉辦謝師宴。其中菜餚是由家長準備。由於是在歌唱教室舉行,所以還「附贈」卡拉OK。

9510_Party_054

這個班,我教了兩年。國二(八年級)教理化,國三(九年級)教理化及地科。因為教得久,所以感情也比較好。班上學生劉,姊姊也是我學生。他和姊姊兩個人都是努力用功、奮發圖強的學生。國二時,劉的成績並不是班上第一名,但到了國三就到前面了,這次學測也是全班第一名,穩上第一志願。班上同學都說,他的努力終於獲得回報。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2009.06.06)-端午節彈性放假後補上班日-接到本班家長委員學生沈的母親電話,約我當天下午和幾位家長會面。最後敲定,下午五點在學校附近的「曼德拉」咖啡廳見面。

你知道,老師跟家長見面,總是會談談個別學生的問題,昨天當然也不例外。不過我想主要的是家長對本班目前狀況的憂慮與想法。其中之一是本班的數學。我們班的數學成績不太好,平均分數總是全校倒五名內,更不好的是上課情形,很多人在腄覺。昨天在跟家長談話時,我又重複那說過多次的話語:「讀書方法無它:上課專心,回家復習,有問題趕快問!」上課在睡覺,又怎麼能夠學得好。當然我知道,同學不太喜歡數學老師,但這樣的學習態度總是不對。針對我們班的數學課,家長想要做些處理。

其次是本班的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改進。例如:我們班雖然看起來和諧,但缺乏向心力。同時沒有讀書風氣。我不知道如何能提振本班的讀書風氣,我曾跟班上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談過話,希望他們能帶動風氣,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效果,或者說沒有看到具體作為。目前有做到的,衹是重申教室不是玩耍的地方,要玩去外面玩,把教室留給想唸書的人同時也確實把在教室玩耍的人趕到教室外面。而缺乏向心力,也是不知該怎麼辦。我曾說希望能有機會,全班在假日一同出遊。心想這除了可以休閒娛樂外,應該也有助於增強班上向心力。但因我個人非常不會玩,所以都止於空想而已。 寄望能有家長協助安排,規劃活動,提供我們機會。不然就是要搭便車,在別班辦活動時,以「聯誼」的名義共同參與。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09.06.01)到華納威秀信義店觀賞《 芭蕾少女》(舞吧!昂;Dance Subaru!;日文官網開眼電影網IMDb)。本片有中文(或是日文漢字)片名(也是原著的名字):《舞吧!昂》,但臺灣卻另外用了《芭蕾少女》,不知用意何在,當然這對片子本身沒有影響。

昂

本片改編自曾田正人日本人氣漫畫《舞吧!昴》,由港日韓新加坡四國聯手打造,日韓偶像寶兒、倖田來未、東方神起演唱主題曲,東方神起並於片中客串演出,講述少女昴成為國際級優秀芭蕾舞者的奮鬥故事。片中的出現的舞蹈,除了芭蕾外,還有現代舞、街舞,每個部份都很精彩。舞蹈好看,音樂也很好聽。而故事內容也很棒。勵志,卻不同於一般勵志片。事實上導演說:『「天份」是一種叫我們每一個人都又愛又恨的東西。它以一個完全超乎我們想像的方式,毫無保留地讓我們發現當面對自己強烈的慾望、個人的限制和每天不同形式的挑戰時所產生的一種最內在的感覺。電影的原著漫畫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所提出的主題 – 就是大部份有「天份」的「天才」都是一班自我中心及自負的人,他們的成功都是建基於他人的痛苦上。這樣的一種控訴,使得故事中的女主角,亦是芭蕾舞者的昴,造就她成為一個不能抉擇及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劇人物。而大部份表演者,就像蜜蜂被蜜糖吸引一樣,都對悲劇命運有著不能自拔的沉醉。』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2009.05.30)到國家戲劇院觀賞綠光劇團演出的《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故事圍繞在兩姊妹「美女」「美真」生活上發生的種種故事,並偶爾回顧兩人兒時情景。

在戲開始沒多久,場景在保全櫃臺,警衛在聽臺北愛樂電臺。我心想:哇!這警衛好有程度。隨著劇情發展,才知道警衛原本就是學音樂的,會拉小提琴,那就怪不得他會聽臺北愛樂。不過在戲中,美真說因為他學音樂才聽這個電臺時,警衛說他聽這個電臺,是因為主持人話很少,跟學什麼無關。這「話很少」,在劇中情境有笑點。警衛會拉小提琴,劇中首先在電臺聽到一首曲子,警衛向美女訴說朋友的故事(其實是自己的故事),一段情緣由此曲開始。後來警衛又演奏此曲兩次。我腦袋的第一反應是:哇!那下次再演此劇,還得找個會拉小提琴的演員來演警衛,難度頗高。警衛演奏的曲子我完全不知道,依後來的臺詞,應是德布西(Claude Debussy,維基百科資料)的作品。在維基百科裡僅提到一首德布西的小提琴作品:《小提琴奏鳴曲》,還有首《弦樂四重奏》,但我程度不夠,不知道是哪一首曲子。

《一樣的月光》是1983年電影《搭錯車》(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維基百科資料)的主題曲,由蘇芮(維基百科資料)小姐唱紅。歌很熟,但歌詞沒記得那麼清楚(我把歌詞放在文末)。劇中好幾段,背景音樂都是《一樣的月光》, 聽著歌詞,配合劇情,我能了解本劇為何要以《一樣的月光》為題。事實上,劇中一幕「美女」自言自語,說著她和「美真」的遭遇就好像這首歌描寫的一樣,並喃喃唸著歌詞。最後一幕一景,「美女」也以月亮暗喻愛情。也因如此,昨晚舞臺上常掛著蛾眉月(約是農曆初三),和昨晚初七(月相近上弦)倒也相配。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2009.05.30)到華納威秀信義店看《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英文官網開眼電影網IMDb維基百科)。

◎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這部片子敘述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教授,受教廷之請,協助調查四位樞機主教被綁架、殺害的案件。不想提太多劇情(現在用語:有雷),所以就此打住。想知道內容的朋友,就到戲院去看(或者是現在很多人的作法-去下載)。網路上對本片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原著(維基百科資料)比較優,電影遜色不少。有人覺得結局的逆轉破綻太多(是的!陰謀者如果要能如劇情般展開計劃,有太多是陰謀者無法控制的變數,簡而言之,太一廂情願,太不可能)不過劇情緊湊,緊張刺激是有的,同時很多人覺得比《達文西密碼》(Da Vinci Code;開眼電影網IMDb)好看。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天(2009.05.27)星期三晚上,參加915班的謝師宴。席設天母北路的法藍舍溪畔餐廳(FranSir Dining Room)。

9515_Party_94

很感謝這個班有請我參加謝師宴,因為國三(九年級)時我並沒有教他們,我是國二時的老師。國三沒教他們時,心裡有點哀怨。因為他們在國二初學理化時,成績還在中上,但日益進步,到了國二下,就名列前茅了!國二下最後一次段考,無論全班平均或高標,都是全校第一名。這麼優秀的班,國三卻不能再教,真地好可惜。不過他們也很爭氣,國三時成績一樣好,我認為這其中導師居功厥偉。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09.05.27)學校由國文領域老師負責,舉行第一屆詩文節活動,由七年級各班參加。七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中,有一項是「唐詩」,所以結合寒假作業及配合今天端午節,設置關卡,讓同學以「唐詩」闖關。

2009_ShRenJie_001

我們班的第一關是「七步成詩」,這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關主在地上放了七個腳印,同學要踏著腳印走到關主前,背一首詩,當然要流暢清晰,而且不能重複。限時4分鐘,依所背的詩詞多寡給分。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2009.05.23)到國家戲劇院觀賞《玉簪記》。這是白先勇(維基百科資料)先生繼《青春版「牡丹亭」》後,另一齣崑曲(維基百科資料)作品。之前媒體已多有報導。這是其中兩篇:聯合新聞網-「白先勇青春夢》新版玉簪記 美學更勝牡丹亭」、中時電子報-「白先勇口中的俏道姑與書生 沈豐英、俞玖林來了 《玉簪記》續戲緣」。

《玉簪記》的故事,描寫原本官宦之女陳嬌蓮,與書生潘必正指腹為婚,但雙方並不知情。因戰亂,陳嬌蓮與母失散,不得已投身潘必正姑母潘法誠主持的女貞觀中,法號妙常。而潘必正因考試落弟,愧不敢回家,也來投靠姑母。妙常與潘郎兩人在女貞觀相識進而相戀。《玉簪記》即是描寫這段發生在尼姑庵裡,道姑與書生的禁忌戀愛。不過比較起來,這齣戲是喜劇了。因為最後潘必正高中進士,返回迎娶嬌蓮(妙常),返鄉後發現兩人原本就指腹為婚。而其它中外著名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維基百科資料)、「羅密歐與茱麗葉」(維基百科資料)等,多是悲劇收場,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不過昨晚戲衹演到「秋江」,兩人在船上交換信物,再立盟誓,沒有最後的衣錦還鄉及快樂結局。

在《玉簪記》一開始宣傳時,就提到本劇請到董陽孜題字,奚淞作畫。我不確定昨晚出現的畫作書法,是不是都出自兩位大師之手。昨晚的舞臺,背後是個佔滿整個舞臺的大螢幕,依劇情出現字畫。書法不論,畫作多是佛畫,拈花玉指、菩薩法相、蓮花等等。這些書法畫作,配合臺前華美的服飾,使得整齣戲的質感顯得很精緻,很有清明空幽的感覺。我不知道在開場及中段,出現一大段書法,寫著「三千世界聲」有何意義,不過在「問病」那段。潘必正與妙常,在那眉來眼去,潘必正幾近明示地表達自己的思慕之情,舞臺左側(我看過去的右側)卻掛著兩個直幅,寫著心經(維基百科資料)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有反諷的味道。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隻牡羊的金剛筆記》(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是我們網路讀書會(字光詩影)今年(2009)五月的閱讀書籍。應由我負責導讀(已經太晚寫好了!)。而且對本書說「導讀」太沉重,就貼上自己的讀書心得吧!

這本書應算是作者郝明義先生(維基百科資料)學佛的歷程與心得,當然書中不時會提到《金剛經》(維基百科資料)。除了郝明義先生個人經歷外,書中的重點都與對佛法的體悟、了解有關,所以要寫心得,也不太容易,因為我對佛法的了解並不深。

以凡夫俗子的眼光,首先感受的是:郝明義先生有佛緣,或者說有累世修行的慧根、福報。書上提到他第一次唸「大悲咒」(維基百科資料)以及與過世父母接觸等奇異經歷。「大悲咒」我也唸過,沒發生什麼事。父母仍健在,而在生活經歷中,也不曾遇見什麼神秘經驗。看郝明義先生寫他唸「大悲咒」的經驗,想起一個朋友說,她第一次唸「大悲咒」時,就可朗朗上口,沒兩下就會背了。但對我而言,卻是很難唸,更不用說背了。朋友皈依,也誠心向佛, 所以給我感覺她及郝明義先生都是與佛有緣的人,而自己隔了一層。

y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