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9.07.11)到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 )欣賞著名音樂劇《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維基百科資料)。
這齣戲太有名了,廣告上說是四大音樂劇之首(不知道其它三齣是什麼?),也打敗《貓》(維基百科資料)成為百老匯(維基百科資料)上演最久的音樂劇(不過《貓》和《歌劇魅影》的作者都是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維基百科資料)。而我也算是「得償夙願」。三年前,《歌劇魅影》第一次來臺演出時,我幫朋友買了兩張票,自己卻因故沒能欣賞。所以這次再度來臺,無論如何我都要買票進場,也的確值回票價,不虛此行。
既然是音樂劇,歌曲自然是一大重點。戲裡的歌曲都很好聽。但由於自己英文能力不好,劇中歌曲、對白除了像「I love you」這麼淺顯的除外,我都聽不懂。所以眼睛就一直瞄過去看字幕,這就形成一種干擾, 讓我不能好好地欣賞演出,無論是演唱、舞蹈或是對白。也曾想不管內容在說什麼、唱什麼, 就靜靜欣賞就好,但還是會忍不住看字幕,所以……。不過即使是在受打擾的情況下聆聽,仍然覺得歌曲優美動聽,讓人感到很舒服。同時韋伯也藉由歌曲串連全場。除了經常出現的主題旋律「PHANTOM OF THE OPERA」外,有首歌(應該是All I Ask of You),在湖邊男主角之一拉烏爾(Raoul)與女主角克莉絲汀(Christine)對唱一次,在地窖裡魅影對女主角唱了一次,最後魅影放了拉烏爾(Raoul)與克莉絲汀(Christine),倆人划船離開地窖時,All I Ask of You又再度響起。網路上說:「拉烏爾(Raoul)與魅影在「 ALL I ASK OF YOU 」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這一主題在管弦樂中浮現,顯示了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我個人的體會沒這麼深刻,但覺得那歌詞含義很美、很深刻,也感受到一首歌串連全劇,自有其深意。